个孩子……刚开始上东方网玫瑰俱乐部时我就急忙建了中年聊天俱乐部,其实那时候对俱乐部的想法也只是想自己有个可以聊天说话的地方而已。没有想到那么一来我有了很多没有见面的朋友,在工作和生活中彼此的交流,虽然总“隔着网”互相探讨着,可心中的快乐却是未曾预料的。
中年常常让人多多的叹息,感叹那已经远去的岁月,感叹各自不同的生活,幸福的和不喜欢的,在探讨中感悟活着和生活的境界,尽管我的业余生活已经被俱乐部占去了全部,尽管刚开始的时候,还很不舍得那高涨的网费,可是现在回忆着已经走过的日子,尤其去年10月我得大病以来,网友给我的关怀,和关心鼓励。那真的远超过了我的付出。
10月在我开刀的日子前,在我短暂告别俱乐部的时候,网友的关怀已经源源不断的贴在俱乐部中,在我六个化疗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有网友为鼓励我继续和病魔斗争,把许多其他网友的帖子都收集过来给我看,那天我流泪了,我知道了自己仍然是那么会感动的一个人。
(中年JJ)
邂逅
他是她守株待兔得来的猎物。因为那个晚上,她已经厌倦了聊天室里N个男人的问候,他们用同一句话做开场白:“你多大了?你是哪儿的?”恶俗!她的手指离开键盘,静静地等待,直到有个陌生男子用英语向她问好。而后他们开始了一场漫长的交谈,用的几乎是六级以上的词汇。
和他告别时,她说:“再见。”那是整个对话中惟一的中文单词。
“你很不同。”他回答。她不再回应,下了线,长长地舒了口气。她实在已经词穷,再坚持下去恐怕就要翻字典了。
她每天乘公车上下班,车子很挤,使她不能像座位上的乘客那样悠闲地欣赏窗外的景色,她的目光便只能在车厢里游移。靠车门坐的是一个看报纸的男子,她留意到他看的不是体育报也不是金融报,而是《Shanghai Daily》,大半张脸被报纸掩盖,但下车的时候,她还是瞥见了报纸下微微突起的小腹。
她总是在零点以后与他聊天,他觉得她是个很特别的女子。可只有她自己明白,她那只“猫”的速度实在不适宜在高峰时段和别人抢跑道,而且12点以后上网费会便宜一半。他们在阳春白雪的对话里暗暗揣测彼此,似乎熟识依旧,但又知之甚少。她也很想直接地问:“你多大啦?是干什么的呀?”但始终没勇气。他却小心翼翼地问可否见面,车厢里那个看英文报的男子形象一闪而过,她犹豫着,说宁愿相信不期而遇。
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