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场合,就成了全然相反的征兆呢?
那是前年的冬天,“中国结”这种东西还没有卖得像小孩手里整篮的玫瑰花那样,满街都是。虽然它们都一样的鲜红,——在这个城市灰冷的冬季里,鲜红得很不真实。不管人们是不是承认,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至少单身女子的办公桌上是应该有一束玫瑰的,那样的鲜红才足以安慰她们灿烂了一整年的笑容底下,藏也藏不住的疲倦。但是,自己给自己买玫瑰,实在是凄凉得有点失态,所以一看到同样鲜红的“中国结”,就产生了退而求其次的购买欲。
曾经真的以为会和他一起去异国他乡留学,那里的冬天有着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的干燥和温暖。他临行前也曾经打算买一串鲜红的“中国结”去挂在异乡的小屋里,过一个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中国春节。他总是把细节想得那么周全,生怕不能给爱人一个完整的幸福世界。起程的那天,我去了机场,只是送走了他,没有跟随他。他知道我见不得他失望的眼神,于是他提着行李进海关闸口的时候,一次也没有回头。
中国结(2)
他寄了那里出产的熏衣草回来,每一次点燃的时候屋里就弥漫着潮湿的空气,闻起来像普济岛夜晚深蓝色的安达曼海的味道。他发了很多次信讲述那里的生活,只是,一次也没有问我,为什么不跟他走?我也从来没有说过理由,只是把买好的“中国结”寄给了他,并且把老板娘叮嘱的话,重新复述了一遍。——同一件事情会有两种结局,因为我们总是在自认为妥当的时候,做自认为妥当的事情。至于幸福,怎么说呢,毕竟“妥当”才是被所有人认可的游戏规则。
(Solares)
躲不过“中国结”的喜气
一直不太喜欢“中国结”,偏偏现在满大街都是这玩意。不喜欢“中国结”,是因为它那种颜色的基调。我以为封建社会是有颜色的,红黄绿蓝的简单组合,让我有压抑的感觉,为此打小就不愿进皇宫参观。这种颜色的组合很概念化,就像中国的京剧。
不喜欢“中国结”,却躲不开“中国结”。过年了,朋友造访新居,祝贺乔迁之喜,送来的礼物中多了几个中国结,其用意很显然,只为增添喜气。那几个“中国结”据说是XXL尺码的,中间那圈比脸盆还大。我的新居并不太大,格调是西洋派的,这些大红的玩意儿与它们不够匹配,真想把“中国结”转手送人。可我又犹豫,有一个“中国结”上绣着“镇宅之宝”,万一送人后屋子里出个什么凶险,不就后悔莫及了,这个保护神理应留下;另一个中国结上是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