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去寻找真正的欢乐。为对方的幸福着想,这才是最完美的爱的表现。
胡炜又想起自己完成了一半的论文。胡炜一度对论文寄予很高的期望,如今却写不下去了。按照胡炜原本的设想,不管中间的内容是什么,结尾都应该以孟遥回归正途、变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结局。所有完美的教育案例都是这样写的,不然就称不上有足够的说服力。可事到如今他觉得这个理想中的结尾不可能在孟遥身上出现。两年多来他已经证明了想要孟遥改进自己根本就是徒劳。他不想放弃,可是又能怎么办呢?高三的教学日程本来每天就排得满满的,自己哪还有时间再去慢慢教导孟遥?毕竟身为一个老师,一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学生的高考成绩对他来讲就像上班族的业绩一样重要。自己正处于巩固地位的阶段,稍有疏忽没准儿就会功亏一篑,这些年来自己的努力也就白费了。即使从这点来看孟遥离开对于自己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但紧接着胡炜立马打消了这些念头。他回想起孟遥父母那充满渴盼与期待的神情,仿佛在告诉他孟遥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身为一个好老师怎么能打灭人家唯一的希望呢?况且孟遥的父母确实说得对,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难找,如果没有过硬的大学文凭将来工作都成问题。孟遥只是孩子气的一时任性而已,将来她一定能明白并感激自己父母当年的一片苦心……想到这儿他的思想天平立马又发生了倾斜。长期以来“学生应该理解并服从老师和家长的安排。”这条古训已经深入胡炜的思维模式最深处,成为他思考问题的惯性思维、无形的工作准则,而学生的感受却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个能够随着时间流逝而自然解决的东西,教学工作的附属品。正因为此胡炜也忘记了古人的训诫: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可是如果那样的话,今后又该怎样面对孟遥呢?
孟遥的问题让胡炜非常沮丧,心情一团糟。他第一次左右为难,不知道明天面对孟遥该如何是好。在湘宁待了这么些年,这是他第一次遇到如此令人头痛的问题与学生。“只能顺其自然了。”他最后精疲力竭地叹了口气。
《玩偶》十五(6)
“你今晚不能在这儿住。”孟遥本想今晚继续在王晓轩家投宿,却被王晓轩的母亲挡在门口。“你家长已经给我打过电话,问你在不在我这里。你快回家去。你父母都急死了。”
“明天就回去。”孟遥恳求道,“就一晚上。”
“妈妈,就一晚上好了。”王晓轩站在母亲身后为孟遥说情。
“不行,(对孟遥)你今晚就得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