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觉得有些艰难。
但这个人在华人建筑圈内无人不知,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二个获得普利兹奖的华人——第一个是三十年前的贝聿铭。
“我在老师家里见过他一次,那时我还带着在弄堂里写生的速写本,王老师曾经跟我聊过几句,不过,我并不知道他记不记得我。”
“毕业后,他的助手曾经发过一个电邮,问我有没有兴趣到他们的工作室工作,那时他们正在浙江一带进行几个乡土建筑改造项目。”
“当时我在上海已经找了很久的工作,就连办公室只有一间房、设计师加绘图员只有三个人的小公司,都不愿意要我这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我实在是非常挫败。”
很多公司根本不招应届毕业生,一些愿意试用应届生的,一听她的学校都直接拒绝不给面试机会,好不容易有几个愿意面试初级绘图员的,也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要她。
其中遇到的一个hr,模样和蔼,看起来好说话一些,她想最后央求一下,没想他立刻变得很直白,说我且不管你的学校和学历,我们需要的绘图员就是体力民工,得一周加六天班,每天加到十二点,看看你,这么瘦,说句话都中气不足,看图跟夜盲症一样眼神涣散,就算你不要钱,公司要了你也没什么用,小姑娘,我劝你还是换个行业吧,端盘子都比这个合适。
她差点没当场哭出来。
最危险的一次,是到松江区一个偏僻的工业区应聘,招聘方是一个大设计院,说有外派项目在松江区,让她直接到项目地点面试。
那天她的运气很不好,因为上错公车晚了两个小时才到那个站,在车上还被小偷偷了钱包。
但她的运气也很好,因为这两小时的耽搁,接她的人大概临时走掉了,她在公车站旁边焦急地打电话给对方的时候,一个盯了她很久的陌生中年男人突然问她,姑娘,你准备去面试的是不是叫xxx公司?电话是不是xxx?他是不是跟你说xxx?
看着她一脸惊讶,那名面相不善的男人解释说,小姑娘,我不是什么好人,但也不是坏人,至少不是干那种伤天害理的事情的人,我看你长得有些像我几年没见的闺女,所以我才告诉你,那地方你不要去了,你去了就回不来。
她提起勇气,问为什么,对方说,你不要多问,回去搜一搜天津,静海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