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爷英雄一世,一张老脸到了晚年,却是被逆儿丢尽了,怒极之下,就要起家法。
这下可不得了了。
老王妃端庄贵雅了一辈子,一听他要动儿子家法,自然不依,大堂之上就要跟他拼命,哭得是凄凉苦情,一面哭说反正老王爷又不止这一个儿子还差人传宗接代不成?一面就嚷着要告到皇帝太后面前去。
老王爷一听,这还得了,丢脸丢到家里就算了,还能丢到宫里朝堂上去?
这家法一事,便不了了之。
小侯爷在老王妃的劝诫下安分了几日,不过很快就生活如常,去小倌栏里比吃饭还勤,最后竟还要为一个叫琴隐的名倌赎身,往王府里带,这下老王爷忍不住了,连老王妃也觉得不妥,于是这事,最终还是传到了太后和皇上耳朵里。
作者有话要说:
☆、飞来之横祸下
皇帝也就算了,赫靖国一向文辞之风鼎盛,少有些风流雅士,好断袖引以为荣,也不算稀奇事,何况大家都是男人,皇帝表示还是能够理解的。
但太后可就不行了,老人家思想保守,又一向宽待老王爷这个先皇的弟弟,此事一出,无疑是站在老王爷这一边的,当即宣了小侯爷入宫,好好教导了一番,人家小侯爷顾着皇太后的面子,说话委婉一些,但是还是委婉地表达了这么一个意思: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都是天生的,要么就把他塞回娘胎里重新长一回,要么就得尊重他的取向。
上慈下孝的谈话于是不欢而散。
皇太后白着脸把人送去了皇帝那里,请皇帝发发龙威,治治这个油烟不进软硬无用的弟弟。
皇帝看着这个倔跟顽石一样的表弟,也头疼。
不过皇帝不愧是皇帝,他与小侯爷促膝长谈一夜之后,虽然未能扳回小侯爷的取向,但也让他打消了为名倌赎身的念头。
第二日便招来老王爷语重心长地道:“暄弟年纪尚轻,有不分轻重的时候也属正常,何况他自小就在外学武,江湖气沾多了,难免不服管教。朕的意思是,不如送他去书院学学孔孟之道,最能明心智通人事,也许过些日子,暄弟便想通了,皇叔看如何?”
皇帝都开口了,老王爷自然答应,何况,这个法子,也实在是没有法子的法子了。
于是,符暄便被送去了白马书院。
所带银两,少。
随从,一人,三福。
临走的时候,老王爷捋着小胡须千叮咛万嘱咐,此次小侯爷去白马书院是为了念书,修身养性的,万万不能让他继续走着歪路。虽然皇帝断了他为琴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