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那这种古董你还有?”
“我喜欢的歌大多数是些老哥。”我把那张碟放进了CD机。“比如说张信哲吧,应该是96年以前吧,他一直是滚石的。那时候我很喜欢他的歌,很清新,和当时大多数港台歌比有种特别的味道。我最喜欢就是这张《心事》和94年的《等待》。不过后来他去了EMI我就没怎么听他的歌了。”
“哦,等待好像听过,是不是有《别怕我伤心》的?”
“嗯。”CD机正在放《想你是一种鼓励》,我把音量调大了一点。
一个小时后,太阳出来了,那张唱片放完了,我胆子也越来越大,已经开到160了。
转身看了一下阿岚,她早睡着了。一只握着CD盒的小手垂了下来。
我帮阿岚把她那张座椅的靠背放了下来,让她睡得更舒服点。然后换了张我也不知道名字的竖琴加管风琴的室内乐CD,继续专注的开车。
中午11点多,我们已经出了高速,来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东湾镇。这是一个紧挨着海的小镇,镇上的居民大多从事和渔业有关的工作,比如近海捕捞和养殖,还有水产加工和运输什么的。小镇的历史很悠久,文化底蕴也很深厚。但遗憾的是这些都没有给镇里的居民带来物质利益。西方工业文明的潮流远没有流到这儿,改革开放20年对这个镇的影响也几乎全无。镇里的人靠自己的小渔船只能在沿海一带捞些小鱼小虾,或养些成本低廉的鱼和贝类。而加工业如果也算是个产业的话则更象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把卖不掉的水产晒成干货,就算加工。不过虽然小镇谈不上富裕,但有丰富的海洋物资和优越的交通位置,这里的人基本上还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至今保留着渔人淳朴的民风。
我把车在家门口的大院子停好,摇醒了阿岚。
“到了吗?”阿岚揉了下眼睛,好奇的看着外面。
“嗯,到了。”我把方向盘回正,拔下了车钥匙。“起来吧别睡了,下车去把后座上的东西拿好。”
阿岚一下车就先伸了个懒腰,然后使劲吸了口气再吐出来。
“啊~~~~~真舒服。楷子你家这儿空气很好啊,海洋的味道,和我小时候住的地方一样。”
“现在是秋天了,夏天你来试一下,满大街的鱼腥味儿。”我笑了一下把那个大背包
拽了出来。
“三儿(连读,“仨儿”),回来啦。”这时我妈出来了。
“哎,妈,回来了。”离开家一段时间,突然又看见老妈,竟然觉得有点别扭,像上门作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