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既兴奋又激动。远亲不如近邻啊!这些,将来还会有更多的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天天将要相处一个大院,难道不比各居一处的远亲更加亲近?
有人建议自报家门。大家都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二十多位来者不但不同姓,而且职业也不相同。
一位脸庞清瘦个子高挑的年轻人,甚为感慨地说:“今晚的邻居聚会,让我回忆起孩提时代的农村生活,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他名叫杨峰,出身于沿海一个侨乡,在中山大学法律系读了四年书,现为省高级法院最年轻的法官。
在座的人何尝没有这种感觉?!
近些年来,赵明时常追忆过去那些街坊邻里亲密无间和互相帮助的往事。他工作之后从老家大宅院搬到单位集体宿舍;结婚之后,又从单身集体宿舍搬到家属楼单间房;若干年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又搬进单位新建的两室半一厅单元套房。是的,住房面积愈来愈大,还有了独立卫生间和厨房,可是却好像缺了点什么。下班回家后绝大多数时间关起门来自做人,但毕竟是同事做邻居,多多少少还会见面点头寒暄,有事商量。搬离单位宿舍迁进了长乐花园这个花园式住宅小区里,居住面积一百八十平米,四居室、四凉台、双卫生间,还有一间偌大的书房,改革开放让他一家人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此,他很满足。然而,他的心却愈发感到空虚和寂寞。住进来半年多了,上下班车进车出,离了单位就直接进了家门,除了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也有私家车的刘成和林辉,再也不认识其他邻居。即使晚饭后在花园里散步,遇到的人都是陌生的面孔。几次想招呼但人家不是低头就是目不斜视与你擦肩而过。他与妻儿看好这里,皆因临江幽静,还有空气清新,以及相信售楼小姐口头和售楼广告上承诺:长乐花园有“世纪千禧丽都完善配置——蓝色的夏威夷会所,游泳池,高级文化娱乐中心,四季风采植物园,法兰西香榭林阴大道,露天健身区”等等。难道开发商这些诱人的承诺,都成了骗人的鬼话?这些让许多业主梦寐以求的美丽居住环境,成了永远的海市蜃楼?长乐花园的现状恰恰和开发商的承诺相反。这里没有游泳池更没有一寸可供业主文化娱乐休闲和健身的场地。没有了业主们的活动空间,就无法让邻居们有一个接触和联谊的平台。如果九百多户近三千人的邻居,回家后只能蜷缩在自家套房里观赏电视节目,可以想象这种家门关起自做人、老死不相往来、人情淡薄的居住人文环境,对性格外向、热情、豪放又喜广交朋友的他,将是何等的冷酷和压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