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女人格调查中发现,64。9%的中小学生父母“不愿意孩子有较亲密的异性朋友”;81。6%的父母“要求孩子选择学习好的同学做朋友”;45。3%的父母“为了学习,我要求孩子减少与朋友的交往”;49。3%的父母“怕孩子学坏,所以我严格限制孩子交朋友”等等。毫无疑问,父母们这些干涉或限制的态度,是构成代沟冲突的重要因素。
请父母与老师们回忆一下,您是怎么学会与异性相处的?是仅靠父母的说教?还是靠自己的体验?恐怕绝大多数人是实践出真知。因此,当您剥夺了孩子体验的渠道,您怎么让孩子学会交往呢?许多条件很好却难以恋爱结婚的中青年,究其原因,常常发现是青春期里被严格限制与异性交往的缘故。充满爱心的父母们怎能让悲剧重演?
当然,鼓励不等于放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千古名言。我们只是建议父母与教师们,对于少男少女的交往,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怀疑;要多一些引导,少一些限制。即使出现一些问题,也不要大惊小怪。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尊重与信任。
父母应当为孩子做出表率
一谈到性教育,许多父母就在想该怎么对孩子说,实际上,父母怎么做比怎么说更为重要。
做?可能有些父母会疑惑起来,做什么呢?其实,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行为是最好的性教育楷模。天下父母哪个不是一男一女的结合?哪个不是与孩子关系最亲密的人?孩童时代过家家,孩子们不都在模仿父母的角色吗?这种对父母自觉不自觉的模仿,或许会持续一生。
可是,父母们想到这一点了吗?许多父母亲热时背着孩子,却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这是多么可怕的性楷模表现呀!如今,夫妻离婚的多了。有些离婚者面对孩子痛说对方劣迹,犹如黄河长江,怨恨一泻千里。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播种了仇恨,这样做会扭曲孩子的心灵,使孩子不能正确看待异性,将来会影响下一代的爱情与婚姻。
有责任心而又明智的父母,应当从点点滴滴做起,表现出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助。开放一些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拥抱接吻,更是良好的性教育行为。美国一位女教授把自己生孩子的全过程请人拍录下来,作为将来送给孩子的礼物。可以想像,这将是深刻而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教育。
总之,请父母们记住:你们每时每刻的行为,都在以最自然的也是最有力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性?什么是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