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楠对古莲他们笑笑和谭玲走了。
第二章
除了谭玲和肖楠两人外,与会的人大都是公司的中层干部和决策人物。
陈斯洋说,“今天这会提前了三天,这都是肖楠的功劳啊。”听总经理这样说,十几双眼睛都投向了肖楠。肖楠很自然地坐在那里,在她的脸上看不到局促与不安。很坦然的倾听着总经理的讲话。陈斯洋拿起肖楠译好的投资项目书,掂了掂,“这份项目书肖楠仅用了三天就完成了,我看了一下很到位。不愧是英语六级啊!”说着他的目光落到肖楠脸上。“肖楠啊,你做好记录,因为你要参与这项工作……”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看看众人。于晶的笔在工作日志上停顿了一下,抬头扫了一眼肖楠,嘴角微微一动似乎有话要说。“这份材料各位都看了吧,谈谈你们的想法吧。”陈斯洋说。
总经理的话音刚落,有人发言了。他大眼睛,戴着一付度数很大的近视镜。“他是谁?”肖楠小声问身边的人。“贸易部经理周亮,营销分析师。”
就听周亮说,“我对这个项目的看法并不乐观,它的技术含量高,要求员工的基本素质也相对要高。而我们的员工素质根本达不到要求。这是其一。其二是它的尖端部分完全由国外进口,制约性太强。我要说的第三点是产品完全由外商包销,看似好事,可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化,产品滞销,受害最大的是我们。外商的股份仅技术就占了百分之五十,产品收入完全由他们掌控,外商的风险自然降到了最低点。我就说这些。”他是营销分析师,看问题的的角度自然不同。肖楠写道。
周亮的话音刚落,财务经理方颖发言了。“我很赞同周经理的看法,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要求外商调整投人比例:把资金部分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说他的软件部分估价太高,我们不能接受。要求产品百分之三十由我们自行开发销售市场。这样风险相对而言就均等了。也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接下来的又有几人谈了看法……
公司总监赵秋蒲发言了,这是一个小鼻小眼的人,他四十多岁。“我认为DTR项目很好,市场前景可观,是个朝阳项目,希望能与外商合作成功。”肖楠把他的观点记录下来,还在后面加了评语:他的话很概括,简洁明了。最后他说,“我听这几位的看法,我个人基本认同周亮和方颖的看法和建议。这是个好项目,我们应该积极努力的争取合作成功。好了,我就说这些了。”
陈斯洋看了看众人,“各位的意见很有见地。对这个项目在思想上我们要乐观的看待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