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古怪的人是谁?我的朋友里肯定没有这个人。但是又有一种好奇,觉得这也是一种缘份吧,就和他在留言簿上交流起来。
后来为交流方便,我让他通过EMAIL联系。一来二去渐渐熟络起来,我知道他已经64岁,以前在中科院下属某部门当领导,现已退休,在一家公司做顾问。他对文学很感兴趣,我就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他看得很认真,而且会从很独特的角度对我写的东西提出意见,让我刮目相看。
再后来得知他的公司就在北京离我家很近的地方,在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下,我和他见面了。他真的很老,白皙的皮肤上刻着很深的皱纹,头上一看就知道是戴的假发头套,很滑稽地样子;戴着一副黑边眼镜,说话慢条斯理,有些咬文嚼字。坦白地说,如果不是在网上有过交流,我是不会……
“叫我张老师吧,他们都是这么叫我……我是学决策学的,专门研究人的行为、动机、目的。我研究你的作品的同时,也研究你的人……”
乖乖,你不是把我当小白老鼠研究了吧?再编上号,试验1号2号之类的……
那天和他说起我已经写完了一篇小说《痛并爱》(这篇小说最初的名字),让他给提提意见。当时我的这篇小说只有不到5万字,基本上是在很短的时间里一气呵成,虽然没有过多的去斟酌,但是对于里面的人物自己是基本满意的,觉得是得意之作。而他看过后给了一个最让我伤心的评语是“我看着不太像小说”。虽然他以前对我作品的评语都是意见居多,基本没有什么褒奖,但是这次的评语也太让我伤心了。一气之下,我从新写过!并把人物的定位和文章的结构一一和他探讨。现在想来还是要感谢他,也就是因为他的严厉批评吧,才有了今天的《爱的平行线》。
10月15日星期天,我和他约好去他的公司,因为他的计算机可以刻录光盘,我想去借用一下。可是在门口等了半天不见他来,我就打他的手机,竟然一直响着没有人接,不会吧,竟然放我的鸽子。在打了N遍之后,突然有一个女人接了电话。
“你是李小姐吧?我是老张的妻子,他今早心脏病犯了,在医院抢救……”
张老师心脏大面积血管阻塞,在医院紧急抢救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第一次比较成功,但是中间隔了一周多又做的第二次心脏搭桥手术时,竟然没下得了手术台就走了……
在他第一次手术做完以后,他和我短信交流过多次,他的短信内容如下:
(2005年10月22日)
“整七天了,还不许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