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斐然,吏部已经下了官文,升咱们老爷做杭州知府。小的给老太爷道喜!”
当得知二老爷要回来的消息,大家都翘首以盼的张望着。老太爷虽然不说什么,但家里人已经忙着打扫宅院,安排房间。其中有对二老爷回来的赏钱的期盼,以及对二太太的敬畏。
二老爷的官架很小,不过是五辆青呢马车,后面跟着驼了几大车的东西。这让看热闹的人微微有些失望。这跟当年二老爷出去上任的时候差不多。
王九指正盘算着今晚的宴席,为了瑞雪他在一户人家找了份事做。他已经打听清楚二太太为人挑剔,更听说三少爷是个挑嘴的孩子。县里的一干官员,再加上乡绅,这席面却是有些讲究。
厨房的人却在那里学说二老爷回来的情形。
“二老爷的行李跟当初离家的时候差不多。”赵原撇着嘴道,“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咱们二老爷虽是个知县,可是也做了好些年了,怎么也该有个五六万的银子吧!”
老厨子赵山啐了他一口,赵原哪里敢跟父亲顶嘴,忙离得远远得:“不过,有好几个女子还戴着帷帽,家里不是就两位姑娘么?怎么多了那么多?”
过来打热水的婆子听了笑道:“除了两位姑娘还有二太太跟前的丫头,你又不知道二太太规矩大,会调理人。”
厨房这时很闲,毕竟回来的人要先拜见老太爷,然后回房梳洗后,再开席。现在的天气也热,准备的都是凉菜跟现炒的菜。
赵原叹了口气道:“家里的三个老爷都做了官,却鲜少回来看老太爷!大少爷在京城成亲了,大老爷也没请老太爷去。”
赵山抄了旱烟杆给了赵原一个,他家老人是从北方逃难过来的,老几辈了,这本事没丢,一直传了下来。
赵山又抽了口烟道:“你懂什么,老太爷如今年纪也大了,京城离得那么远,万一老太爷身上不得劲,岂不是罪过?”
“话是这么说,成亲后,小辈总该回来见见老太爷吧!别的不说,总该有个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的替自己尽孝吧!”
说到这,赵家的下人都不作声了,三个老爷在外面做官,三个太太带着孩子都跟了去,只留了个叔老爷女儿在家里头。
偌大个赵家,显得冷冷清清的。
沉默的空档,催热水的又来了,说洗澡水怎么还没准备好。一群人只得散了。
打水的婆子指着那过来的小丫头道:“瞧见了吧!还不是大丫头呢!这手上都戴着银镯子了。”
王九指一面切菜,口里还哼着小曲哄着背后哭闹不已的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