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那就是康和的亲爹,当朝太子怕是快要被废了。
康和生下来的时候他爹就已经是太子了,加上太子排行第一,康和也是排行第一,所以出了太子的嫡长子之外,康和头上还有个嫡长孙的头衔。
就跟太子预定了皇帝的宝座一样,康和也提前预定了下一任太子的宝座。
可是随着太子的弟弟们一天天长大,他们也开始觊觎太子的宝座,几乎全部联合起来给太子下套,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因为能决定皇位的归属的,只有皇帝。
皇帝老了,看着正当年又意气风发的太子,皇帝早就忘了这个是他的亲儿子,又是自己亲自选择的太子,他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情:这个人是来接替我的皇位的,等我死了之后皇位就是他的了。
他会不会盼着我早点死呢?
最后的一根稻草,就是太子治国理政的能力了。
要是太子平庸一些还好,关键就是太子太出色了。
早年皇帝御驾亲征,时间长达三年,太子于十四岁幼龄开始监国,早早就锻炼出来,可以说没了老皇帝,国家一点都不会乱,绝对能平稳过渡的。
甚至有时候太子跟皇帝政见不合,在经过内阁的小组讨论之后,两人的理念被实施的概率基本是对半开。
要说皇帝就没有想下台的,甚至当了太上皇还要插手朝政,就更别说还在位了。
于是这种情况之下,倒霉的只能是太子了。
然而太子领悟的太晚,等到他知道要藏拙的时候,事情已经无法挽回。
老皇帝对着整日开始吃酒玩乐,不理政事的太子越发的厌恶,只觉得他是故意做出来的,为的……还是让自己放松警惕,早日将皇位传给他。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被一网打尽,或者……在太子被废之后还有资本挣一挣皇位,康和趁着出外游历之际到了江南。
江南这地方学子多,又是在这青松书院里,说不定今日的同窗,明日便成了状元,当上翰林院编修,又或者御史,再过上十几年便是跺一跺脚都能让地抖上一抖的内阁首辅了。
所以听到京城来人的消息,康和也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