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印鉴?
李睦在周瑜身侧眯了眯眼。她不太确定,这个时代的印鉴她见过的只有传国玉玺,这个印鉴只一寸见方,一头还悬了一条青色丝缕,一眼看去就觉得小巧精致。
“此乃下邳城官之印。传令,每人记功,算首战之捷。”
周瑜一句话,之前那传讯兵士立刻在李睦背后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且不提兵卒怎么在闲聊时谈论权公子的“神通”,周瑜将还没巴掌大的官印交给李睦。李睦反反复复看了又看,愣是没分清楚这印上哪些是字,哪些是花纹。更没想到原来官印这么小,原以为古人挂印辞官,这个印要双手捧的那种尺寸。
那被俘之人是个文质彬彬的青年,五官清秀,肤色微黑,双手反绑,看到周瑜拿着官印而来,脸色微微一变。
“下邳城门外的吊桥放下之后便再未收起,不知是等你回去,还是等旁的人进城?”周瑜开门见山,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直奔主题。
那青年目光一闪,面色不见怯色,却对周瑜的问题避而不答:“下邳陈登,不知阁下何人,意欲何往?”声音与相貌一眼,清清淡淡,一派书生气息。
陈登这个名字,没有千古流芳的仁义光环,也没有携民渡江的千秋赞颂,远不及刘备。然而,从陶谦,到刘备,再到吕布,徐州数年之内几度易手,他却依旧稳稳地做他的官。他的治下,纵兵家必争,战乱不休,百姓可度日,难民有安治,城中兵甲来往,与民无犯,秩序井然,全不见慌乱。
光是这一点,就李睦看来,就不知要比刘备强上多少。
他不答,周瑜却显得极为干脆地将道出自己的盘算:“若是等你回去,我便点几个人换上你们的衣衫,试试看能否诈开城门?而若是等别人来……徐州自陶谦至今,易主三人,陈校尉既然心不在吕布,想必是看中了刘皇叔仁义。”
陈登确实是趁吕布和陈宫都不在下邳,劝降了下邳主事,不想被周瑜截住。
正如周瑜所说,用他的名义诈城,简直易如反掌。可他却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此时他盘算得再多也是徒劳。
“吕布好大喜功,有勇无谋,搜刮百姓,强掠军资,徐州早已不堪其扰。登此番已得下邳,只需自去见吕布,说袁术背言,偷袭下邳,请一支偏师回来救援。陈宫定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