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睦和周瑜携孙绍也不带亲兵护从,只划一条小舟,载几卷竹简,飘然而访。
竹屋草舍,碧色葱嵘,岸边站着一名身材高大,样貌斯文的年轻人一身青色细麻长袍,他们的船方靠到岸边,就朝他们拱手致意:“博陵崔钧,见过吴侯,见过州牧。”
荆州牧虽然是李睦,但这荆州境内大小官员的任命,还多半是周瑜一手cao办的,李睦顶多挑几个眼熟耳熟的名字勾出来。这博陵崔氏,就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崔氏子弟都以闲散之人,无心政务为由拒绝出仕。但李睦刚通过徐庶表示有意让孙绍拜在庞德公门下,素与庞德公素有往来的崔钧崔州平倒是主动表示可来州头相迎,从中引见。
既不想孤注一掷站明立场,也不愿得罪了李睦,崔氏一族的取舍应对,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士族对于李睦为荆州牧的态度。
一叶扁舟,乘风乘水,看似优雅潇洒的画面其实半点都没有想象当中的意境。
小舟不比战船,吃水浅,船舷低,只要人在船上稍稍一动,就能带起一阵毫无规则地左右摇摆,水花拍打着船舷,几欲漫进船里来。
李睦是只旱鸭子,骑得了马却下不得水。被晃了半晌,虽不至于晕船,却一时不禁有些脚步发飘。
相比之下,孙绍这个小家伙从小出生在水乡里,倒是半点都不怵。提着衣摆,当先从船头跃下,先匆匆朝崔钧回一礼,然后转身向李睦伸出手:“二叔小心脚下。”
周瑜轻轻一笑,一手撑住竹篙,借着微微侧身的动作,不动声色地腾出另一手稳稳托住她的背脊。
前面由孙绍扶着,背后又有周瑜托着,李睦慢慢起身,慢慢下船,站稳了脚步,方才向崔钧拱手。
崔钧的目光在孙绍身上一掠而过,目中透着几分出乎意料地惊异之色。他们几个知交平日里论及天下之事,说到江东这对叔侄时,多半都以为凭孙权的军功名望,他的让位之举孙绍未必能领情。但此时孙绍回身搀扶李睦的动作实在太过自然,若是真心如此,则此子重情而性端,确是可教之才。而若只是做给他看的,这点年纪就能有如此城府,此子将来……也必能有一番常人不能及的成就。
感觉到孙绍有点紧张,李睦很自然地摸了摸他的头,将他被风吹得微乱的额发理了理,这才与崔钧寒暄:“久闻崔州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