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份,秦海以及与他同时入学的这批人顺利毕业,除了秦海选择留在医药高等研究院继续工作之外,其他人都没有选择留下。
科研本就是向着金子塔顶端攀升的过程,越向上走,难度越高。
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高强度的科研工作,谢书尧对这点表示完全理解,她给那些想去一些一般高校的学生写了介绍信,衷心祝福这些人都能奔向好的前程。
人各有志嘛!
甲之蜜糖,乙之□□。
有人觉得科研工作轻松体面,可有人就会觉得科研工作会让人心累,不如找一些平淡但是琐碎的工作,安安稳稳地度过人生的后半场。
不管是跟着她读硕士还是读博士的人,都已经系统地接受过了科研逻辑与科研思维的培养,就算去了别的高校,应付一般的项目研究,那也应当不成问题。TV手机端
只是走了的这些人原先从事的研究工作总得找人接上,谢书尧暂时找了研究领域相近的人暂代,将医药高等研究院的招聘网页改成了长期招聘网页。
跟着她做研究的学生终归是学生,不确定性比较大,让这些学生从事一些周期较短的小项目还可以,但要是让这些学生从事周期较长的大项目,就很难从一而终。
人多力量大,宁可把项目轻轻松松地提前做完,也绝对不能让火烧到眉毛上。
————————————————
秦海办理完入职手续之后,徐康院士来了医药高等研究院一趟,他让谢书尧准备了一份材料,说是他打算举荐谢书尧进入科学院或是工程院,冲一下院士。
院士就算是站在国内科学界顶端的‘巨牛’了,能冲上去的话,谢书尧自然不会白白放过这样的机会。
将个人材料详细整理好,交由徐康院士亲自带去京城科学院那边,谢书尧一边从事自己的研究工作,一边等消息。
医药高等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得知谢书尧打算参评院士之后,都挺兴奋的。
他们现在在医药高等研究院工作,身上贴的标签是‘诺奖学者科研团队’,如果谢书尧能够评上院士,那他们身上就能贴一个‘院士团队’的标签,虽说国内的院士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