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院通过徐康院士向谢书尧委婉地提过三次参评院士的事。
他们第一次说,只要谢书尧愿意提交参评材料,就可以保证谢书尧能评上院士。
他们第二次说,只要谢书尧同意,他们可以让人来替谢书尧撰写参评材料,保证谢书尧能评上院士。
他们第三次说,只要谢书尧点头,可以作为特例,为谢书尧增设一个位置。
谢书尧都以‘心不在此’而婉拒了。
倒是杜岳和秦海,年纪刚过三十,就凭借丰硕的成果成为了院士,一位是科学院院士,一位是工程院院士,包萌眼看着自己昔日的同门与师弟都这么厉害,也憋着劲儿苦干了两年,将自己的成果全都整理出来,也评上了工程院院士。
唯独谢书尧,不管是科学院伸来的橄榄枝还是工程院伸来的橄榄枝,她都没有答应,而是以医药高等研究院为主体,同协和医学院、京大医学部共建了一处教学实训基地,国内诸多医学院系都加入了进来。
京大医学部领导将这处‘教学实习基地’视为京大医学部与谢书尧关系破冰的里程碑,已经退休的孙主任还特意从京城乘坐磁悬浮列车跑到了金陵来,同谢书尧喝了一顿大酒,话里话外都是对谢书尧的感谢,他感谢谢书尧能够不计前嫌,将京大医学部从拒不合作的名单里拖了出来。
谢书尧闷了一口酒,问,“我什么时候将京大医学部拉入拒不合作的名单了?”
孙主任酒劲上头,“那为什么京大医学部的课题组过来委托实验时,你们医药高等研究院研究院一直都不答应?”
谢书尧心虚了一下,“我们什么时候不答应了?顾兆丰教授团队的实验,一直都在我们这边做啊,我们还有很多共建项目呢!”
孙主任脸色涨红,“除了老顾的课题组之外!你和老顾关系好,这算私交!除了老顾的课题组之外,你还帮哪个课题组做过实验?”
谢书尧没有吭声。
她和京大医学部的那些恩怨纠葛,医药高等研究院的人都知道,而委托医药高等研究院做实验的课题组多如牛毛,顾兆丰教授团队委托实验过来时,顾兆丰教授都会同谢书尧打一声招呼,谢书尧会同相应的设备管理员打一声招呼,第一时间就给插队做了。
如果是其它课题组委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