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蓁微微一怔,脱口而出道:“怎么会?”
话才出口就晓得不对,皇帝没理由骗她,且老国公当年是太上皇的肱股之臣,虽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但纵使皇帝再恨太上皇,依他的性子也必不可能抹黑一个过世多年的良臣。
因而白了一张脸,定定地望着皇帝。
皇帝清了下嗓子,接下来的话对他而言颇难启齿,先起身将寒蓁按在身边坐下,跟着徐徐道:“今日大理寺卿又送了卷宗来,平西老将军恐怕也在其间。”
寒蓁细细的抽气,平西老将军与老国公乃是故旧,又一同做过太上皇的伴读,后来结成儿女亲家,亲厚非常。太上皇时两人一文一武,权倾朝野。若是当真要下狠手诬陷一个人,不说有证据,即使没证据,太上皇也未必会驳他们的面子。
如是想了,又暗自往下思量,旋即抿了抿唇道:“老国公同平息老将军皆已过世,且都配享太庙······”
“此事并不容易。”皇帝轻叹一口气。
寒蓁的头渐渐低下去,却不能怪皇帝,他若是要翻案,便是将辰景殿里那位的面子撕下来,还要在地上狠狠地踩上两脚。这对于皇帝而言,必是个难以抹灭的污点。
“孝”之一字,古来有之。若父亲有错,当儿子的指出,便是天大的不孝。这样的事哪怕落在庶民身上,都足以使他被戳着脊梁骨过完一辈子,遑论多少双眼睛盯着的皇帝呢?
皇帝愿意相信她的父亲是个清白之人,也试着替他查出真相,她又非是不知事的人,怎能用皇帝的名誉去做赌注?
父亲最大的愿望是见明君临朝,政治清明,海晏河清,如今这般,想必他见了,也会高兴。
“虽是不易,但朕不会使明珠蒙尘,更不会让一个忠臣受这般污蔑。”
“可是陛下——”寒蓁急得想站起来,被皇帝挥手按下。
“朕登基以来,换了许多父皇时的老臣,其中也不乏开国功臣。”
言下之意就是,连这么大逆不道的事都做了,他还怕这些?
这件事,寒蓁有所耳闻。听说此举一出,朝野震动,不少文臣以死劝谏,直言要血洒金銮殿,以求皇帝收回成命,然而皇帝端坐殿上一言不发,仿佛丝毫不在意这几个老臣的姓名。那些文臣最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