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西北的风吹得像刀子,雪深得能埋人。
阿秀的祖父是开面馆的,靠微薄的面馆生意营生,天气再差客人再少,祖父都得去面馆开门。也就是在那天,祖父发现面馆前躺着一个快要冻僵的将士,一身的血都被冻住了,祖父赶紧将人拖进面馆,又烧火又搓酒的,总算将冻得硬邦邦的大将军救了回来。
大将军便是老国公爷。
老国公爷是个知恩图报的,打完胜仗专门来到小镇上要报祖父的恩情,祖父热心肠,说什么都不肯收下老国公爷给的金银。这么一来,老国公爷更欣赏祖父的为人了,虎眸在刘家的小饭馆一扫,瞄准了才三岁的阿秀。
老国公爷说,他家二孙子刚刚五岁,与阿秀正相配,干脆就定个娃娃亲吧!
祖父忙说使不得使不得,一个乡下丫头片子怎配得上金窝里出生的小二爷。
老国公爷瞪眼睛:“没有你就没有我,你再不答应,便是看不起我!”
一个身高马大的大将军生气了,祖父再不敢废话,接过老国公爷递过来的玉佩信物,再将老刘家祖传的擀面杖回赠老国公爷,这门亲事就成了。
成了亲家,老国公爷提议带老刘家去京城过好日子。
祖父舍不得故土,不肯走。
老国公爷就说,等阿秀及笄了,他派孙子来成亲。
老国公爷走后,刘家面馆在西北一举成名,连新任的知府都来面馆吃过面。
祖父抱着懵懵懂懂的阿秀,无数次提醒儿子儿媳不要把这门婚事当真,摸着阿秀的脑袋说丫头片子配不上魏二爷,唠唠叨叨,直到临死之前,祖父都攥着玉佩让儿子发誓忘了这门亲事,只要国公府不提,阿秀一及笄就另外安排婚事。
阿秀的爹爹刘孝山对天发誓决不食言,否则天打雷劈不得好死,结果祖父才下葬,刘孝山就揣着玉佩带着妻儿进京投奔亲家了。
那年阿秀七岁,老国公爷还在世,老国公爷认这门亲,在京城买了一栋宅子送给刘家,还将京城主街一处地段甚好的铺面送给刘孝山开面馆。
阿秀一家果然跟着国公府吃香喝辣的了,每值逢年过节,老国公爷还会派人接阿秀去国公府玩。
可阿秀一点都不喜欢去国公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