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策,实则暗中阻挠康王将母子二人接回府。
后来在听到肃国公提出由他将母子二人带回府中好生安置的荒唐计划后,康王踌躇再三,还是点头了。
他实在是不愿担一点儿惹怒府中爱妻的风险,于是放弃了母子二人。
肃国公成了京中的笑柄,康王觉得对不住他,为他在崇安帝前求了许多赏赐。不曾想这伪君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竟将儿子送到了边关去。
好歹是自己的骨血,康王气得赤手空拳狠狠打了肃国公一顿,之后便与他断绝关系,不再来往。
肃国公打落了牙齿和血吞,这秘密一守就是一辈子,到死都没松口透露一丁点消息。
虽看不懂这兄弟俩在闹什么名堂,不懂为何非要将那孩子送到边关去不可,但他早早地就知道崇安帝欲除了肃国公府,自己装迂腐装无能多年,能躲避一时,却不是长久之计。
若这一举能换肃国公府接下来几年的安危,便也够了。
谁也没想这孩子能挺过这一劫,包括带他去边关的骠骑将军。
这一仗本就凶险,更何况去的地方是那气候极端之险地,军中的健壮小伙子都不一定能挺过。
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这是实打实要人命的地方,若非被私下授意,骠骑将军哪愿意带着这么个累赘去。
他没想到的是这孩子年纪不大,一股子韧劲儿却甚得他心,几月相处下来,对这孩子倒不忍起来。
起初为了行军速度,将士们都是吃的易于携带的干粮,大大的烙饼特意烙得又干又硬,不带一丝水分,嚼得腮帮子疼。
那孩子咽不下口,却不耍脾气,一声不吭地,咬了小口的烙饼再喝一大口水,一个饼能吃上一整天。
遇到交战也机灵,知道自己小胳膊小腿拼不过人家真刀真枪,自个儿寻地方躲得远远的,几次小交战下来竟也毫发无损。
锦衣玉食惯养大的孩子,来时一看就是个白白嫩嫩的小少爷,不过半月的功夫,又黑又瘦,生火烧饭粗活杂事不在话下,与农家的小皮猴已看不出什么分别。
大人若遇到这种落差,尚且难以接受,更别说是被所有至亲背叛抛弃的小孩。骠骑将军从那孩子的眼神里便能看出,这孩子若长成,绝非池中之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