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和张治中将军相视一眼,露出了苦笑,校长开口说道:“小云海啊,你也听信了那些谣言吗?我觉得,文成公深谙识人之术,早就将汉卿看的透透的,应该不会相信这些的,哦,对了,你一直在德国,回国不久,文成公想来没有时间与你细细说明。”
“谣言?”我惊诧的问道。
“如果我说当时是张汉卿自己下令东北军不抵抗并且撤退的,并且之后不顾政府严守锦州的命令主动撤退,你会相信吗?”校长的面色愈发的苦了。
“什么?张少帅自己下的令?这,这怎么可能?!”我大吃一惊,这,这又是怎么回事?
“张汉卿小事精明,大事糊涂,这么些岁数,却还和无知孩童一般轻信人言,莽撞行事,差其父远矣!差其父远矣!张作霖一生与日人斗,力保我华夏东北不失,在日人面前铮铮傲骨,寸土不让!可是!竟然生了这么个无能犬子!虎父犬子啊!”张治中将军一脸的遗憾和痛惜。
“校长,文白将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大惊失色,张少帅虽然被斥责为“不抵抗将军”,但是我们都认为他还是抗日的,毕竟东北是他的家乡,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而究其缘由,是以校长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下的命令!
这是外面较为统一可信的说法。
“张汉卿无能,可其父张作霖是一条铁骨铮铮的好汉,不能因为其子无能,就毁了张作霖的名声;而且,那件事情发生之后,政府也是左右为难,那是,必须要有一个人出面承担罪责;而人选,只有两个,一个是张汉卿,一个是委员长。”张治中将军接着说道。
“而我作为政府领袖,若是引咎辞职,那么政府必将陷入汪兆铭之类亲日的那些人主导的场面,刚刚有统一局面的国家又将陷入混乱,日人将步步紧逼,其实在民国二十一年,我被迫下野之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所以权衡利弊,当然也有我个人的私心,最终汉卿出面,承担罪责,引咎辞职;虽然本就是他犯的错误,但是这么一来,反而更多的人会认为,这是我的主意,因为六年前,东北就易帜了。”校长接过了张治中将军的话头,自己说出了缘由。
六年前,民国十七年,即西元1928年,中原大战末期,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听从以校长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
“其实在日军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