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乘东风扶摇直上,那可真是九万里!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一切,当我们把目光放在战胜倭寇之上时,那些恶虎饿狼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将即将兴盛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面了,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那样快的抛弃了校长,那样迅速的要和大陆建交,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才发现了自己是多么的愚蠢,我留给美国的是冷笑,留给苏联的是冷然,留给中国的,是眼泪。
说白了,中国和日本的战争,是一场一个十八世纪的分裂的农业国家和一个二十世纪的统一的现代化工业强国的战争,两国之间的差异,绝对不仅仅体现在武器的优劣方面,还体现在彼此之间构成国家基本条件的严重落差,那个时候,西方说中国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是正确的,不是没有道理的;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生了病的人,一个生了病的人,不把病治好,怎么去和人家打架?
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道理,一个基本到连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某些人的嘴里,却成为了国府无能和腐败的代名词;校长很清楚中国的问题,所以要先攘内,后安外,这是兵家用兵基本法则,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没有错误,是正确的,不把自己处理好了,到时候前门赶虎,后门进狼,当如何自处?很不幸的是,当时的中国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境,外有猛虎,内有恶狼。
我只能说,历史没有给校长那个机会,天不与华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校长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问题,所以一直尽力的拖,拖,就是希望可以拖到中国有那个能力和倭寇一较高下,我们需要的时间不多,到二战正式爆发的民国三十八年,就足够了;但是当校长发现一切都无法阻拦的时候,只有寄希望于外部支援了,这不是没有骨气,不是卑躬屈膝,而是中国的现状,不得不如此,一个十八世纪的农业国家和一个二十世纪的工业国家的战争,在世界上,也没有几次。
无论是什么人,什么党派,在那个时代的中国,都无法取得比校长更好的成绩,这是历史的事实,是国力的差距,是科学的测算,我之所以可以取得那样的胜利和功绩,是因为我在十八世纪的国家里面,建造了一支二十世纪的军队,并且以二十世纪的军事思想带领他们,和二十世纪的强敌作战,我的战绩表明,如果中国和日本同处于二十世纪,日本绝对不是中国的对手,但是我们落后了两百年。
可是十八世纪的中国拥有的二十世纪的军队不多,无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