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手搭到她肩上,低头笑着说:“那么刻意干什么。”
程之余抬头看他说:“我还没想到要画什么。”
“我也没拍到。”邵珩耸肩,语气也不太在意。
程之余看他一点也不着急, 仍是老神在在的模样,却无端给她一种胜券在握的感觉。
她问:“摄影大赛作品提交日期要到了, 你不紧张?”
邵珩嗤一声:“紧张什么?”
“你以前都是怎么拍照的?”
“感觉来了就拍, 没感觉就不拍。”
典型的邵珩式任性。
“阿富汗那张照片呢?”程之余问。
“那张啊。”邵珩眯着眼回想,“在喀布尔时偶然听说了那座桥就去了,在附近晃了两天才伪装成本地人藏着相机去到桥墩底下去的。”
“啧,没想到最后还是被发现了。”他搓搓额角, 用无所谓的语气说,“反正照片也拍到了。”
程之余却皱紧了眉头,她可知道他被发现后出了什么事。
邵珩问:“你还记得那张照片吧。”
“嗯。”
“照片中有个看向镜头的男人记得吗?”
程之余点头,那张照片给她的震撼很大,至今还鲜活地留存在她的脑海中,每一处细节她都记得清清楚楚。照片中,在桥墩下,一群男人在聚众吸毒,每人的表情都醉生梦死,只有那个男人警惕地往镜头这一瞥,目露凶光。
“让我吃了一枪的人就是他。”邵珩说,“纪实摄影中有个‘隐形’原则,在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的照片,如果被拍摄对象察觉到了,他就会产生警惕和抗拒心理,作品就会生硬不自然,所以优秀的摄影者都是‘隐形人’。”
“但那张照片,那个男人突然看过来反而让照片生动了。”邵珩说,他还能回想起两年前的那一刻,他在那男人目光投射过来之时心中的惊颤,却还是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快门,正是这个举动彻底惹怒了他,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程之余回想起那张照片,的确是因为那个男人的一瞥,让整个画面有了不同的意义,一群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人,在尸体横陈的桥墩下吸毒,对于濒死者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