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着不符合年纪的褶皱,笑起来却带着真心实意的欢喜,好像一个孩子,快乐得很简单。
人生实苦,哪怕他们被生活扼住喉咙,仍努力笑着生活,可一场洪涝犹如天灾什么都没有了。
若是真的天灾,或许算不得什么,但偏偏不是纯粹的天灾。
当今圣上,听闻此事勃然大怒,然为灾民们考虑,优先安抚难民们,尔后责令彻查。
然而彻查一事,戛然而止,一直密切关注此事的贺子荣知道大理寺最后关押入狱的都督不过是个替罪羊,想到曾经扬着笑眼里都是希望的村民们,一夜之间连个尸.体都捞不到了,贺子荣就喉头一哽。
他资历太浅,没法凭借着自己将事情查得水落石出,他深知能彻查到这里已经是极限了,之后的盘根错节太复杂。
但在沐休时,他又告了病假,赶到了淮光,他学识渊博,这几年对于堤坝建造也出于兴趣了解了不少,他灾后就来过一次,那一次他用攒下来的俸禄都买了粮食和衣物,此次来他是想看看恢复地如何,不然怎么都心里不安。
此时的淮光,新坝初建,已然有百废待兴之势,贺子荣心下稍安,却听到有淮光人cao着一口淮光口音叹着气道:“听闻蔡都督被抓了,可我记得我小时候造坝监管的分明姓禾……”
姓禾……贺子荣心里打了个突,当朝丞相便是姓禾,贺子荣不会做无端的猜测,他侧耳探听了一番,听不出一些别的,他拧着眉,慢慢走着,紧接着到了新坝搭的一处亭子,那亭子里堆积着一些马车运过来的材料,贺子荣细心地发现,那马车侧面有一个“禾”字……
贺子荣又默默探查了一些,将一些或是有用或是无用的蛛丝马迹都记在幼时就随身携带的笏板之上。
回京后,贺子荣面色无疑地上朝,下朝后却开始翻阅旧卷,所幸他的官职与文卷整理相关,各种卷宗他要是有心都能翻阅。
贺子荣越查越心惊,他本以为那年彻查后,蔡都督一行人虽然是替罪羊,但应该也与幕后真凶有瓜葛。
但贺子荣发现,那行人是真正的替罪羊,而真正该被问罪的却是毫发无伤,甚至当年那行人的替罪,都没有给那有罪之人一丝半点的损失。
而那大坝之所以会如此粗制滥造,建造多年,竟然不过是那些人当年争夺势力时无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