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
“那就再好不过了。”顾流夕见好就收。
从人家这儿挖墙角,流量和实体书的钱就让他赚了去吧,后续小观澜也需要平台的助力。以后要合作的时候还多了去了,跟他打好交道没有任何坏处。
宾主尽欢,庄墨把她送到停车场,嘱咐她如果什么时候又在网上看到度他山的新闻,请第一时间告知他,他好早做准备。
作家大会结束以后,该签的作者全都签下,烈火哥和田恬大刀阔斧地开始跟进两个产品线。
烈火哥那里推进得比较顺利。
前段时间,庄墨带着徐静之把影视圈摸了个熟,草了几个热门题材的案子,直接向烈火哥下定制。
烈火哥熟悉作者的秉性,对文本内容的把控也非常到位,由他去挑合适的作者,帮他们一起做精品内容比较合适。我题材给到你,对标作品给到你,你来进行命题创作。小作者单本买断,大作者先付个定金,后期平台连载、实体书上线、版权收益我再跟你分成,基本上京宇的实体作家都接到了或大或小的案子,生活有保障,未来有期许,心都比较定。
而对于京宇来说,这种定制向也非常划算。单本1030万的价格,保证了平台上线后有足够多的精品,也保证了连城的影视需求。只要影视对口,这么点前期投入是不会打水漂的,10万的书转手卖出就是100万,30万转手卖出就是300万,再不济还能让徐静之兜底,即使后续跟作者分成回报比也不是一般得高。
而一个平台如果一开始就能卖出十几二十个IP,资方的门槛都给你踩断,后期的所有精品都不愁卖。
田恬那里就要困难得多。
他手里一票的微博作者要变现,暂时只有实体书渠道,码洋任务每个月五百万,压得他喘不过气。加之之前他跟可达撕逼撕得一塌糊涂,他连这个硕果仅存的大作者都没有了,不得不绞尽脑汁去把作者推火。他知道微博作者在成为大V以前什么都是白搭,案子接不到,广告商看不上,书还卖不出去。
以前作为读者,田恬刷微博就图一乐呵,现在作为责编,他慢慢去思考到底什么东西会在微博上火。他成天就泡在网上搜集案例、分析读者的口味,看营销号在转什么,什么样的内容会上热搜,以什么样的姿势花式蹭热度不讨人厌……还真给他总结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