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蜿蜒的土路沿着菲河在菲村的一侧分道而行,顺这条土路步走只消大半天时间,就见到了一片山麓,山麓四周蔓延出绿色的山林,古木松柏相峙两边,如同古老的皇家卫队威风不减,狭长的山路在水流间隔中时断时续,引你步入历史深处。当一座大山突兀眼前时,山脚又敞开了一爿土地,这里有古老的房舍,残缺不全的石碑、石礅,也有近年新建起来的红砖红瓦屋舍,广播喇叭时而从山的一角里飞升而出,使这片古老的土地略显出古今相接新旧杂陈的氛围来。
这里是菲县的另一页历史:龙山。
龙山的知名度不亚于菲村,它们都是菲河流域的典型,只不过龙山是中药之乡、文化典型,菲村是贫穷典型;龙山是区所在地,菲村不过是大队所在地。文化典型的龙山有着一个古老得令人肃然起敬的传说:天上有条小白龙由于桀傲不训,触犯了天规,被玉帝下令打入凡间,它从云头上跌到地下时,不屈的身躯扭动咆哮,搅翻江海,便流成绵长的菲河,它落下两点泪水滴成两爿菲村,它的不屈的头颅高高耸起,便化成了龙山,一条龙须伸入兴河,便成了龙山区的兴河公社。
这个故事一代代在老人们的喘息声中传述,无数次化成了生活起伏的烟雾。
不过最为明白的回忆在龙山是有的,那是从前的一个日子,日寇侵略的铁蹄曾驰骋到这里驻扎过,他们挥舞着膏药旗,把一队人马开进那座古老的深宅大院里,那深宅大院里的人四散惊逃,一个叫本田三郎的家伙亮出明晃晃的东洋大刀,把全村人集中到一起,对他们巴嘎哑罗叫了一通,做了个有力的劈柴手势。翻译告诉大家:宪兵司令部的一个纵队打算驻扎这里,你们一定要老实听话,做大大的良民,否则就“咔嚓”一声,砍头。乡民们吓愣了,没人敢吐出半口气来,准备回家当“良民”去,可日本人不准他们回家,叫他们全集中去当劳力,上山采石头修碉堡,他们成群结队象难民营一样跟随着工头往山上攀援,有的老人小孩走慢了在队伍后面,被当场刺死,村民们大乱,日本人哇哇叫,挥舞着刺刀象野狼吼叫,场面乱作一团时,有一个人就站出来了。
他那时只穿着普通的服装,样子很平常,但却是被一辆黑色小包车送进村的,他从车上下来,走到本田三郎面前,对他叽哩哇啦说了一通话,又拿着一个小本本给日本人看,日本人就即刻偃旗息鼓了。
第二天,日本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龙山。
这个人不是首脑政要,更不是日本汉奸,他不过是龙家老大。
龙氏家族使龙山变得更为神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