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能上高中,若是没有何阳想出那一招,恐怕永远都只是梦了。他好很感激王雪梅,若没有她,他恐怕连梦都没有。
白玉松去广州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他的奋斗目标就是赚钱,王雪梅给他写过两封信,毕竟曾经是朋友。在王雪梅心中,爱的结束并不是恨,而是追忆曾经失去的友谊。爱不在,但友情可以常在。白玉松的决心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他不想把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无休止地浪费在读书上。他的心中,中国的应试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他不想让死书、标准答案禁锢自己的思想,压抑自己的个性。他觉得自己的能力是无法通过应试教育的模式尽情地发挥出来的。读死书,死读书,只会让人越读越死。
中国的教育制度或许正在一步步的改革,但叫的再响或者已经在开展,在他们这个学生达到顶峰的时代,在实际中也是不可能出现的。中国目前的教训制度只能以分数论英雄,而白玉松自以为很聪明,其实也有几分聪明的人,不愿意被试卷和分数所束缚,永远离开了学校,进入了社会。白玉松最大的聪明,便是利用了现行的教育制度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让面子下台的台阶。或许,在社会中,他能闯出自己的路。
吴承宇感觉到,像白玉松这样利用现行教育制度给自己找个理由下台阶的人在他身边实在太多了。也许,有的人有一点点骄傲的能力,像白玉松、杜民武,他们够一点点批评现行教育制度的资格。而更多的,仅仅就是为了找个放弃的理由。而他自己,要不是没有王雪梅的帮助,他也会成为为找个理由下台阶而大骂现行教育制度的人群中的牺牲品。
白玉松唯一珍惜的,是这几年来四兄弟之间的友情,而对王雪梅,只是偶尔泛起一点点淡淡的回忆。分手已久了,也没有太多的惋惜。他给每个兄弟寄去了一封信,记下了他的地址和电话,还有一些话:
挥手一别泪满眶,明日二地遥相望。
忆三年来几多情,今日四兄弟惆怅。
五六年后奋斗路,愿君事事圆梦想。
七月烈日赤炎炎,分别也将在这里。
八月中秋月儿圆,举杯欲尽唯月影。
双九重阳叹仰天,独登高楼望故乡。
人生无十全十美,何必在此空生悲。
百般无奈欲解愁,千里传上万言书。
真情不随时地变,分手总会再相聚。
杜民武一直在爸爸的饭店里,他和郑丽娟已经分手了。分手是杜民武提出来的。郑丽娟劝杜民武去读高中,但杜民武是一个和白玉松一样顽固的人,他怎么也不答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