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二战时期大英帝国的精神领袖,也是笔者眼中为数不多的集睿智、果敢、刚毅、幽默等诸多品质于一身的政坛精英,他在二战中发表的许多振聋发聩的演讲至今读起来仍令人热血沸腾,而他的言论也基本代表或者影响着一部分人对日本人的印象;但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邱先生这句话说错了,至少后半句错了:美国人并没有低估日本人的作战勇气,换一句话说:日本人其实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具有异于常人的勇敢精神,在《优》文中笔者曾以中华民族为参照系来驳斥日本人的种族优秀谬论,这次笔者仍然这么比――为什么我总喜欢用中华民族跟“英明神武仁爱和平”的大和民族对比呢?那是因为自从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就成了大和民族最最瞧不起同时也是最最妒忌的一个民族,只有这样比才能让人信服。
甲午战争中及二战初期,日本人兵锋所至,所向披靡:肆虐中国、横扫东南亚,驱法、逐英,几乎给世界造成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幻相,从此,一些肤浅兼狂妄的日本人就开始自命不凡的把勇敢这个高贵的称谓套在了大和的罗卜头上,多么可笑!!!―――什么叫勇敢啊?拳打敬老院脚踢幼稚园算不算勇敢?今天我拿一顶冲锋枪冲进日本的八佰半杀死所有和平民众算不算勇敢?当然不能算!我们不能说西门庆勇敢,虽然他被捉奸在床,还暴扁武大,因为打武大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因为武大是卖炊饼的谁都可以扁,甲午战争中日本人的角色就是西门庆,中国在晚清时的精神状态就是人人可侮的武大――愿谅我们的武大吧,自给自足的烧饼店让他生活无忧也令他不思进取,藩金莲的美貌娇颜腐蚀了他强壮的身体也埋藏了他那颗扩张的雄心,而且,这只是暂时的啊,只是表象啊,沉睡的中国固然是武大,可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当他准备站起来的候,他就是武二了,就是一个豪气干云、义薄云天的盖世英雄了――英雄的勇气与品质绝不是小混混偶然看了一眼葵花宝典或喝几口王八血就能修炼得来的!一个浅显的道理是:在评价一个民族(或者是一个人)是否勇敢时绝不能以他打别人时的表现而应该看他被打时的表现。看看日本二战初期进攻的这些个国家吧:英法的本土正受到德国法西斯的危胁,不可能全力以负他的殖民地,而东南亚诸国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事实上,在日本人攻击的那么多国家中,真正有还手能力的只有中美苏三国,而当这些国家开始真正还手时,日本人的勇敢形象就开始大打折扣了,不用说苏联,它刚要在人家面前比划就让北极熊一大炮给打了回来去,从此再没敢上前一步。只说中国:二十世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