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久。终于,人们欢呼了,我,刘兰芝,成了当之无愧的乞巧赛会魁首。
人们竞相向我及我的母亲道贺,都开玩笑地对母亲说,这么巧的姑娘,恐怕你留不到年底了……
高兴之余,那一夜,我也像许多少女一样,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静听着牛郎织女的悄悄话,我也期望着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第八章 织绢巧手箜篌悠扬
出嫁前,对那幅孔雀双飞图,我已经再度加工,刺绣图变成了一幅床幔,我请几个女孩帮忙把床幔在床边挂好。
床幔引来了啧啧赞叹。对我来说,这并不意外。
接下来,我请进自己的婆婆,把自己裁剪、缝制的福寿袍双手献给婆婆。
感谢婚前的那次意外相亲,它让我对婆婆的身高、体型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出嫁前,我把福寿袍改制得更加合身。
穿上了祝寿袍的婆婆笑逐颜开,身边女人们的夸赞更让她喜上眉梢。
人人都夸她娶了一个巧手媳妇。
我只低着头,平静地接受着人们的祝福。
随后,我又取出一些各具特色的绢帕,绢是我自己织就的,绢帕上的图案则都是我自己绘制的。可以说每一幅都极为精美,更引得这些大姑娘小媳妇们连连赞叹,哪件也舍不得放下。
后来我声明,这些绢帕原都是拿来送给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选一件拿走,全当是兰芝给大家的见面礼了。众人才纷纷选定自己最喜爱的绢帕,小心地揣在怀里。
乡邻们更加称赞这个会来事的媳妇,我只感谢哥哥与母亲,对我陪嫁的慷慨。
这时候,又有一位姑娘发现了我带来的箜篌,便竭力邀请我弹上一曲。我的箜篌声再次引来人们的惊叹。
惊叹声里,我向大家讲述了我学习箜篌及裁剪、制衣的点滴经历。
*** ***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唐代诗人杜牧的这两句小诗,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的稚美可人: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
这豆蔻年华一词从此流传至今,她既不是唐代少女的专利,也不是现代的少女的独有,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个院落里,这样的一个少女正在做着她每天都要重复的事情——
“天青青兮云淡淡,
风轻轻兮鸟贪欢,
蝶儿舞兮花轻颤,
机儿转兮白绢艳
……”
一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