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的书房里多了一个舞人玉器。
见我看那玉器看得出神,公公向我讲起了这古玉器——
“战、汉时期的玉舞人表现了此时期的舞蹈形式,长袖飘甩,舞姿曼妙。而舞人这种玉器形制也只在战、汉时期出现,其它各朝极少。汉代玉舞人与战国时期玉舞人相比,虽形制相象,但雕琢手法、表现形式上区别也较大。汉代玉舞人有一种为扁平状镂雕,以细阴线表现人物衣饰、体态、五官轮廓、面部表情,线条简单,却往往细致入微。另一种圆雕玉舞人形象更加生动,衣服褶皱、发型、舞姿均可以让人看出当时古人舞蹈的飘逸、灵动。”
眼前的玉舞人,为扁平状,一手甩袖过于头顶,另一手横甩置于腹前,头顶发冠,两鬓垂发,扭腰摆动,长裙垂地,似并膝而跪。细节上,衣服细阴线表示,袖以沟纹示褶皱,袖前端有十字花纹装饰,面部五官减地琢刻,眉与鼻连成“T”字型,小眼,缄口。
我问公公:“这个是什么时期的玉舞人?”
公公回答我:“你王叔叔说,对方告诉他,这是汉代的玉舞人。只是这个玉舞人虽然工艺精湛,形象生动,但是缺少了汉代舞人的那种气韵,且面部表情呆滞,倒似战国时期的舞人。有些象是赝品。刚才你王叔叔拿来就是想让我帮着鉴定一下真伪的。”
“那您看,这玉舞人是不是汉代的呢?”
“这个,不好说。毕竟,我也不是这方面的权威。还得对照书籍,做个鉴定。”
我拿着这玉舞人反复观看,突然说道:“公公,我觉得这玉舞人是假的,不是汉代的……”
公公一愣,“你凭什么说这玉舞人不是汉代的?从哪看出来的?”
是啊,我是从哪看出来的呢?
第8章 有客来访
我虽然不会雕刻汉代的玉舞人,但是我在汉代生活过。汉代的服饰我是清楚的。
我曾随太子府的乐队进皇宫演出,那些跳舞艺人的衣服是我帮忙缝制的。
所以对汉代的服饰我有切身的感受。
玉雕的舞艺人的确精美。
但是我总看着有一个地方不顺眼,最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舞者的衣襟掩的方向不对。
那个时候的我,经常做衣服,很清楚地记得,当时跳舞者的衣襟全都左掩(即史书所称的“左衽”)。最有特点的是袖端接出一段,各装一只窄而细长的假袖,以增加舞姿的美观(后世戏曲服装上的“水袖”,可能是由此而来。)
可是现在,这个玉舞人的衣襟是右掩,很明显这不符合那个时期的风格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