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田就是好,
麦棉香梨富千家。
村村亮起夜明珠,
小康目标似彩霞。
韩立冬嘴上虽然龙王爷捋胡子——牵须(谦虚),还在全乡干部大会上板着个脸反复讲:“我们仅仅是开始!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心里却挺自豪。他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认为没有搞不好的单位,只有搞不好单位的人。要搞好一个单位,这个单位的负责人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有领导才能,会出主意,会用干部,敬业精神强,工作效率高。二是没有私心,即廉洁奉公,具有人格魅力。二者缺一不可。我从上中专当班长,至今已当了三个单位的一把手,三个单位都是从落后变成了先进,且是一流。今后,只要让我去负责某一个单位,还是一如既往。”
心情在别处 第一章(4)
果然,到了他上任的第四年,湾岔乡农民的人均收入就达到了一千元。清明节前的一天,县统计局长到乡里来“视察”,韩立冬陪他去梨花寨看梨花。在一株繁花怒放的大梨树下,韩立冬对统计局长说:“您可以挨家挨户去查,我报的这个数字是实的,还是虚的!”
县委书记和县长见他年轻能干,又有中专文凭,是学财贸管理专业的,还在天河的省农业干部学院进修了一年,考虑到商业系统一直陷于亏损的泥淖之中,职工发工资都成问题,就把他调上来当了局长。
本来,韩立冬对当商业局长有点儿委屈,如果调到工商、税务、财政这些有权有势的部门当局长,心里还平衡些。但县委副书记和组织部秦部长跟他谈话时,透出“上个月全县科局级干部民意测验副县长人选,你的票数名列第三”。韩立冬顿时有了兴致。自己刚满37岁,干上两年,把商业系统搞上去,争取弄个副县长干干。
韩立冬上任之后,没像一些领导人那样义无反顾,叱咤风云,大烧三把火。他先从下到上搞调查,一个单位一个单位仔仔细细地了解情况,从领导班子成员到班组长和每个职工,挨个访谈,征求他们对搞好本单位工作的意见。全系统16个单位,每个单位突击调查四五天。两个多月下来,一个星期天也没休。全局上下了解得比较透彻了,这才跟副局长们坐下来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理头绪。结果,一向习惯于坐办公室、喝大茶、看报纸、开会念文件的三个副局长还没有他对情况了解得细致。
韩立冬召集各个单位的领导人,挨个制定整改措施,根据考查的情况,调整领导班子,撤换了三个几乎瘫痪了的单位的一把手,又选调了一批中青年骨干充实各班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