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高级官员下榻于王
子饭店。于是,这家饭店外的广场便成为各家必争之地,经常有各种表演活
动在那里进行。北京代表团有一支随行的由中学生组成的女子合唱团。她们
曾获得过国际童声合唱大奖。这些清清秀秀的女孩子,穿着整洁漂亮的学生
装,非常乖巧可爱,引得路人啧啧称道。相比之下,悉尼的公关队伍声势更
为浩大,也更不拘泥于形式。那是上百个身着宣传
T
恤衫的成年人,挥扬着
鲜艳的气球,散落于大街小巷。见了行人就热情送上一顶棒球帽,或替人家
别上一枚纪念章,热情洋溢地嘱托一句:“悉尼是个阳光灿烂的城市,奥运
会应该在我们那儿办。”就连会议中心附近的海鲜餐馆也被他们说动,挂上
了无数悉尼的旗帜。这样铺天盖地似的热情,是很难让人不感动的。相比之
下,我们靠几个孩子的攻势就显得单薄了一些。于是北京代表团里就有呼声
说:“我们不是也带了几屋子的礼品吗?也该上街去发呀!”据说另一种意
见占了上风:“这些礼品是等申办成功了才发的,现在发光了,到时怎么办?”
——哎,怎么这么死脑筋。真要是胜利了,什么都不发又怎么样,关键是现
在的公关形象呀!
我们后来陆陆续续地散发了一些礼品。比如
T恤衫、背包什么的。但是
有一位英国摄影记者对我们的摄像师说:“还记得你送给我的印有北京和五
环标志的背包吗?我不想使您难堪,但是那个包没用两天就开线了。如果你
们用它来装分量重的镜头一类,一定要小心,别砸坏了设备。”瞧人家一本
正经地给我们善意的提醒,真诚地反映“质量问题”,我们这些中国记者的
心里可不是滋味。
临近投票的日子,各城市的攻势猛增。各国世界级的体育明星纷纷出现
在蒙特卡罗的公共场所,签名留念,为自己国家的代表团站脚助威。我去采
访中国随团的十几位世界冠军,他们却在下榻的饭店里待命,我一边采访,
心中一边不安起来:把这么多世界冠军请到蒙特卡罗,难道就是为了在饭店
里显显国威吗?
在投票仪式的彩排中,我们才见到了北京的电视宣传片。恕我直言,那
个片子只是在重复几个固有的视觉形象:打太极拳的老人和手捧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