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措施,让我隋军一路未遇民间抵抗,让很多人来投诚隋军,拜谒军门,你仔细想想,对付这些江南豪门,是否可以同样?”
我低下头,冥思苦想,片刻后道,“我和柳言当时所做得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利用读书人劝服百姓,但是这个方法对于那些豪门可能是行不通的。你知道,读书人以及普通的百姓大多生活艰苦,大多不过想谋个更好点儿的状况。同时,那些普通百姓基本对于大势是没有太多主见的,所以容易劝服,稍微优厚待之,他们便全心全意向着隋军。可是那些豪门大户,几百年来,有自己家族的很多主张、传统、要求,他们傲慢、固执、自大,不可能仅仅凭几句话,几斗米就好商量了。”
“你的意思是说,”杨广道,“无计可施?”
我摇头道,“也并非如此,所有的说服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都有各自的方法,只有不适当的方法,基本没有不能说服的人。首先来说,陈主的招降诏书,应当足够可以让现在仍然处于战斗状态中的陈兵将们放下武器,这一点至关重要。其次,那些个门阀大族,要同他们做好长期沟通的准备,对于他们的说服过程是很长的。”
杨广道,“不错,玉儿你这话深得我心。后平南时期,‘怀柔’大于‘武力’,切不可以为拿下一座城池,就拿下了所有的黎民百姓。”
我点点头,道,“我不知道怎么同你说更好,举个例子吧,董仲舒独尊儒术,他并没有明着打压其余的学派,只是不是儒家的不能做官,不做官就没有话语权——话语权就是……”我努力的思索怎么表达更好。
“话语权就是一人说话,能够被万人听到,然后劝服众人的一种权力。”我很傻的解释。
杨广点点头。
我继续道,“如此,那些个别的学派因为不能做官没有话语权,所以渐渐的就式微了,影响力越来越小。最终形成了儒家学术一支独秀。说这个,我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要南方尽快的顺服,就要让不服从你的声音越来越小,小到没有人能听见,而让支持你的声音很大,渐渐的,那些中立的就会以为你说的都是真的,都是对的,慢慢形成一个有利于你的观点的螺旋。”
“最重要的,”杨广缓缓道,“就是这个说话最有‘权威’的人,对不对?”
我点头。
“对付这些名门大户,普通的读书人,普通的学者都不可能有效……”杨广自己在那儿说,我没有仔细听,他心中自然有他考量。我坐在椅子上,望着杨广,这个人让人捉摸不透,一会儿在那儿算计着立了大功的高颎贺若弼,一会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