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以为是哪里来的山贼土匪罢了,现在却觉得真有这个可能,怪怕的。”
智觊大师叹道,“徐夫人所言极是——老纳刚才的客人,其实就是一些旧陈时的官员,其中不乏能干清廉之辈,颇有见地,结果大隋却齐刷刷的罢免了所有的旧陈当地官员,这些官员们并不为自己的利益而忧愁,而为江南百姓忧心忡忡。至于叛军……徐夫人地处偏僻可能并不清楚,这南方,其实早已狼烟四起。”
我大吃一惊,道,“这竟是真的吗?那秦王杨俊打算怎么做?难道我们会再次陷入战火?”
智觊大师没有回答我的问题,看着我笑道,“老纳可否请教徐夫人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我一怔,道,“什么事?”
智觊大师道,“便是南方之事。不瞒徐夫人,最近,我这小寺里人来人往,热闹得很。”
大师说的云淡风轻,我明白其中的意思,智觊大师乃是赫赫有名的大德高僧,在江南之地威望极高,有找他来诉苦的,有找他来寻求安慰的,更有找他来希望他能出山做一些事情的——至于哪些事情,想必不同派的人有不同的了。所谓振臂一呼,而响应者众的,就是智觊大师这样的人物了。简单的说,智觊大师属于舆论领袖,某些时候,他说话对于舆论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想在宣传上占上风、想塑造有利于自身的舆论环境的派别,都会希望得到智觊大师的帮助。在古代这样大众传播基本为零的年代,舆论领袖的作用就更是举足轻重,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就扮演着媒体的角色。
我不敢随意乱说,思索片刻才道,“大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觉得这南北天下一统乃是大势所趋。一年多前,晋王杨广,”说到这里,我不由自主的停顿了一下,心里说不清的滋味,“攻破陈,并处死一批奸佞之臣,雷厉风行的又废止一些苛刻刑法,在南方其实颇得人心,但是晋王班师走后,朝廷接手,似乎并不那么熟悉南地情况,在文治方面想对文人荟萃的南地进行洗脑,以及任命北人管理南方都把积攒的那些人心给挥霍光了。所以南方人心思变,战乱横生。让我说……还是南北沟通的问题。总得有个契机,有些人去慢慢处理这些个沟通问题,好了,天下也就太平了。说到底,三四百年战火蔓延,其实所有人还是希望太平,而不希望又起战乱的。以武治镇压来平南……不可能。”
“阿弥陀佛。”智觊大师道,“徐夫人聪慧过人。”
“大师见笑,”我低声道,“我这不过是些妇孺之见罢了。”
智觊大师道,“徐夫人尚有所不知,其实除了我们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