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为了全家
活命,只好把老大老二送到孤儿院,把老三寄养给人,自己则跑去给外国人当女佣。
李敖听到这个凄凉的故事,泪水模糊了双眼。
李敖告别严侨后回到新店,他看到王尚勤也来了,很是安慰,他紧紧拥住了尚
勤,亲吻着她,对她说:“尚勤,我想回台北!”
尚勤说:“好啊,住在台北可以方便工作。”
李敖说:‘可是我又舍不得这里呀!”
尚勤说:“那你就还住在新店。”
李敖指着尚勤的鼻子说:“可是我又舍不得你呀!”
尚勤笑着叹了一口气说:“那怎么办?你就两不放弃吧!”
李敖的确舍不得新店,乡居两年,是他二十七年来最淡泊。最宁静的日子。他
说:“这段和自然接近的生活给了我深刻思考的机会,在青山里、在绿水边、在吊
桥上,我曾细想来我该走哪一条路,怎么走这条路。多少次,在太阳下山的时候,
我坐在姚从吾先生的身边,望着他那脸上的皱纹与稀疏的白发,看着他编织成功的
白首校书的图画,我忍不住油然而生敬意,也忍不住油然而生茫然……”
1962年3月,李敖终于迁回到台北,新店“碧潭山楼”的房子和简单家居都移给
了同学陈鼓应。
“哼哈二将”
1962年旧年将至的时候,姚从吾老师托人给李敖送来了一千元,并附了一封信。
两天后又转来了文献会陶希圣转来的邀请李敖参加文献会编辑事务工作月津贴一千
元。
陶希圣是文献会的主持人,北大毕业并在北大教过书,与姚从吾老师交情不错,
姚从吾老师见李敖生计困难,便把李敖介绍给陶希圣。陶希圣听说李敖的名字,立
即表示欢迎。而由于陶希圣是国民党中的红人,李敖曾给了他一顶汉奸的帽子,因
而对姚从吾的引荐颇为踌躇。李敖的老师吴相湘则说:“文献会并不是陶希圣一个
人,罗家伦也是主持人之一,你若去主要是整理辛亥革命史,跟陶希圣的身份没什
么相干的。”李敖这才答应去文献会工作一段时间。
巧的是,李敖去文献会见陶希圣的时候,正好他在《文星》第52期上发表《给
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李敖在这篇文章中点名攻击了陶希圣;而在这之前,李
敖在《文星》引期上发表的《播种者胡适》引起岛内文化的哗然;再加上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