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身,这些老古董,当然留给新女性了。
在李敖眼中,胡茵梦的确是力争上游的新女性,她的飘逸脱俗,远在一般的女
性之上。但李敖同时认为,作为一个新女性,胡茵梦的惟一遗憾,就是她的经济不
能独立。
李敖记得有一次胡茵梦在家不无感慨地说:“新女性就该经济上独立,不能花
男人的钱,一边花男人的钱,一边做新女性,以新女性自豪,是矛盾的,是可耻的。”
李敖听后若有所思,心想这真是做新女性的痛苦,也是她们的可悲之处。
胡茵梦虽然力争上游,做新女性,但是思想训练上,却力有未逮,不能独立,
以致沦为极端迷信,堕入怪力乱神的妖妄而不自知。她有一阵子曾兼修姓名之学,
走火入魔,改“茵”为“因”。孟绝子说:胡茵梦应把“茵”改为“姻”才对,婚
姻如梦,不亦宜乎?
日本NHK做《亚洲四小龙》专辑,《台湾篇》要专访有代表性的本省人和两位有
代表性的外省人。本省人访问了蔡仲伯,并透过蔡仲怕要访问李敖。
生平就讨厌日本的李敖拒绝接受采访。于是蔡仲伯便把机会让给了胡茵梦。
李敖看了胡茵梦所做的日本人眼中《女优》录影带,竟不伦不类的联想到九百
年前古人的一首诗《腊享》:
明星惨澹月参差,
万窍含风各自悲。
人散庙门灯火尽,
却寻残梦独多时。
李敖觉得,除了毫无悲情可言之外,这首小诗,倒颇能显出他和胡茵梦的处境。
如今胡茵梦“明星惨澹”,我跟她的剧目也已曲终人散,灯火为尽;这位明星也春
残梦断、无复当年。一切因缘、一切交汇、一切旧史、一切前情,所剩惟一“残”
字了结。胡茵梦一生力争上游,不同流俗,可惜缺乏真知、走火入魔,终落得脸蛋
满分、大脑零分。以20世纪的美人,信21世纪的怪力乱神,还自以为是“新女性”,
其遇而好自用,有乃母风。
第八章 “真幻”之间
君君:若亡而实在
飞鸟过江来,投影在江水。
鸟逝水长流,此影何尝徙?
风过镜平湖,湖面生轻绉。
湖更竞平时,毕竟难如旧。
为他起一念,十年终不改。
有召即重来,若亡而实在。
这是胡适先生针对《墨子》等“景不徙”理论发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