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字眼:“怿,这个字如何?”
怿,是欢喜的意思。正如三皇子名字中的那个“愉”,都是欢喜的意思。正合了拓跋宏的心境,他便笑道:“朕也觉得好,就听你的。”
我是真正的为难了。谢恩也不堪,推辞也不妥……此刻,拓跋勰突兀地问了一句:“这桑落酒是怎么做的呢?”
我怔了怔,然后缓缓地说起繁琐的工序:“取白米六十斤,糯米粉四十斤,米粉适量,蒸熟后搅匀。然后取白术一两,防风半两,白附子半两,宫桂二两,瓜蒂一分,槟榔半两,胡椒一两,桂花半两,丁香半两,人参一两,天南星半两,茯苓一两,香白芷一两,肉豆蔻一两,将它们研成末子,与粉面拌和。再入杏仁三斤,去皮尖,磨细。取井水一斗八升调匀,再洒入粉面中拌匀,经筛子滤过几层后,用新鲜桑叶裹起来盛于纸袋中……”
我微笑,从容地说,仿佛一切难堪都有了出口。
翌日,罗夫人来了。她请人通传,自己则静静地立在庭中。夏末秋初的节气,她柔和的微笑一直拂过绿意犹盛的藤蔓。我隔着窗子望去,忙不迭地吩咐:“快请。”
她这般庄重拘礼,是尊敬我,以礼待之,却也是疏远我。她进门来,与我温和地寒暄,然后说:“多谢冯贵人。”
我怔了怔,这才想起,她指的是我为四皇子取的名,那个“怿”字。我反倒不安了,有些歉意地说:“是我唐突了。皇上不过一时兴起,我回头会和皇上请求,另换一个名……”
罗夫人闻言笑道:“不必。这个字很好。妹妹今日正是为了道谢而来。”她是这样含蓄而深曲的女子。眉眼淡淡,欢喜也是淡淡。须臾,又轻声吟哦出《诗经》里的句子:“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我心中一惊。此时,翠羽奉了酪浆出来,罗夫人双手接过,却只是轻轻地抿了抿。然后又随意说了些话,她忽然站起身来,向我告辞。这礼节性的道谢,以及短暂的停留,皆是她为人的分寸。临走,又向我笑道:“多谢冯贵人。”
我送她出门。在门槛处,轻声问:“你叫什么名字?”
她一怔,微笑着,轻轻地吐出两个字,声不传六耳:“绾衣。”
作者按:
高贵人之子便是后来宣武帝元恪。实际上生于太和七年的闰四月,因高贵人进宫早于冯润之故(前面已经说明)。剧情需要,我硬生生让他晚生了两年。见谅。
第六章愁心似醉兼如病(1)
1太和十二年,二哥冯出了事。
冯亦是嫡出。虽然年轻,但已身兼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