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时候就可以考乡试了,哪知他回了原籍金陵考文举明明文采斐然却直接就被除名。他倒是不服输,又考了数月之后的武举,这次更是凄凉,刚报上姓名就不允许考试,更被逐出了贡院。细一打听,竟然是荣国府探听出他的身份使了这般招法,文举上主考正是那史氏的女婿林海的同年进士,而那武举的主考则是史氏的次子贾政的妻舅王子腾的好友。遇上这样的关系,他又怎么能考得过?
真是煞费苦心啊!少年狠狠咬了咬牙,你能阻拦我一时,我倒要看看能不能拦我一世!
回到书院,江源一狠心打算去边疆投军,投笔从戎,搏一个前程,倒是老师沈先生把他给拦下来了。
“你投军难道就能升迁了?”沈安文对四王八公四大家族的了解比之江源了解得更多,“若是开国之时你要投军我便也不拦你了,可现在边军之中与勋贵交好的将领比比皆是,你怎知你就不会撞上贾家的亲朋好友?若是遇到了,怕你一辈子都只能做个小兵了,若再安你个罪名,只怕当场杀了你也无不可。就算你命大逃过了,这辈子也再难出头了。”
沈安文安抚了一下弟子,想了想说道:“这样吧,你姓江而不姓贾,大可不必去父亲的祖籍应试。你想想你母亲户籍何处,我想想能不能让你去那里应试。”
“先慈是成都人。”江源眼睛一亮,紧紧盯着老师。
“成都,成都就不要紧了。”沈安文也是一喜,“那荣国公府或许认识不少武将,但文人却没认识几个。他那个女婿才当官几年,又能认识多少文人?如今乡试的主考都是各地的学政,那四川学政我却认得,是个刚直不阿的人物,你若能去四川应试必可无恙。”
既然知道可行,沈安文便联系门生故友改了江源的户籍,这本就是正常修改,自然简单得很,于是江源十六岁再次前往四川赴考,正中头名解元,也终于有了做官的资本。
往事已矣,索性柳暗花明,苦尽甘来,少年微微一笑,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江源就起来到后厨那里劈起了柴,等张大娘醒来打算做早饭的时候,柴已经劈了几百斤,就连厨房里的水缸也已经挑满了。
“你这孩子,刚回来还需多养养才好,做什么一大早就起来?”张大娘是张老汉的老妻,对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疼爱得不行,见到江源干活干得满脸是汗,心疼的不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