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我走在中间。
洞xue里异常安静,靠近入口处的地方比较潮湿,墙上能摸到青苔,地上能踩到沙石,越往里走越干燥,地面也越平整,小艾在地上留下一串深色的湿脚印。我踩着他的脚印走着。
我问沈映:“你爸怎么会想到来玉松搞研究?”
“他写的那些书你都看了?”沈映反问我。
沈怀素的书,研究人的,研究壁画民俗的,在沈映的书房里就能找到。我都看了。
我说:“他书里也没说啊。”
沈映说:”因为他在新加坡研究不出什么,被人说是靠家里关系才读了研究生,他不服气,但确实在读书搞研究这方面缺乏能力,只好挑了这么个冷门,无人问津的地方,以为能给自己的履历上添些学术成就。“
他说:“他什么都没能找到。”
我说:“起码他把天福宫的壁画纪录了下来。”
“那些壁画很值得纪录吗?”沈映说,“你看了那些照片,那些临摹的副本了吧,我不觉得那些壁画有什么研究价值,同年代的壁画,比它精美的,更有历史意义的多的是。”
我换了个话题,我问:“他在写那个小男孩儿的书里说,那个男孩儿的爸爸曾经带男孩儿来这个洞xue,为了激发他关于恐惧的情绪,”我回头看沈映,他也戴着头灯,光刺进我眼里,我看不清他,“那是你爸爸在送你去特殊学校时认识的家长吧?那个和你一样不会说话的男孩儿……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治好。”
沈映说:“你是说《人与自我认知》里提到的那个案例吗?“
我说:“男孩A。“
沈映说:“那个孩子就是我。”
道路突然变得宽阔了,我们面前出现了两条分岔,岔路上流淌着到脚踝的细流,小艾脑袋上的光一高,那些岔路两边好像都是洞窟,光扫过去,它们像许多颗半黑半白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