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也不知帮衬下收拾个碗筷,我都不要她们洗碗,就能吃好饭抹嘴就走,简直是走资派小姐……”
陶湘在旁边听得讪讪,别的不说,她在陈家其实也不会洗碗,只偶尔端个菜拿副碗筷,说起来她与黄自如等流并无差。
但没想到陈阿婆竟也为她说了话:“我家陶知青还是蛮好的,性子和顺,人也大方,粮食什么都交给我管,她吃什么,我们吃什么……”
陈阿婆说得笼统,但周围的婆嫂婶子哪个不是人精,都听出了里头的意思,羡慕夸赞不已。
接下来的,陶湘就没再听了,听得她有些不好意思。
第十六章
秋收并不意味着一年劳作的结束,等公地里收获上来的荞麦杆子都晒得枯干,新的忙碌又摆在眼前。
种植过冬菜、给地里沤肥、收集柴火……桩桩件件都是顶重要的事,大家需要为过冬做起准备。
屯里其实每年冬天都有饿死冻死的人,前些年饥荒的时候死得还要多,因此只要还有一口气,旮沓屯里所有人都像蚂蚁般辛勤积囤着生活物资。
每当这个时候就体现了人多力量大的好处,一些人口多的门户,几件事情可以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人口少的人家就吃了亏,能忙到陀螺转。
更像是知青,或者说游离群众外的三位女知青,做这些事情怕是只有哭的份。
上回与陶湘不欢而散后,三人退回了知青宿舍,好些天没怎么出来露脸,更别说出来干活,不知道又在里头捣鼓什么鬼。
这些都是陶湘从往来的三姑六婆那听来的,托陈阿婆的福,如今陶湘也打入了本地婆婶的圈子,且融入得还挺融洽,知晓了好些屯子里的秘事。
大多都是叔媳扒灰、兄弟阋墙等污糟事,当然也有一些确实重要的信息,比如山尾废弃的煤场经过一场大雨后,露出了一些琐碎的煤石,好些人偷偷捡去卖。
这个消息听得陶湘心头一动,她没有煤卡,正愁没法子去买煤。
小隔间靠门的墙壁角落放了一只崭新的铁皮煤炉,它是被老师傅前两天刚做好送过来的,对方拿了钱和白米千恩万谢地走了,陶湘却反过来还要谢谢他。
这个煤炉同陶家的那种笨重家庭煤球炉子并不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