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皮翻造高楼,一下子就带动起来周边的经济,比既定的香港发展轨迹领先了十数年。
在香港投资者眼中,她就像匹独角兽,可以点石成金。
前大楼的积累起立花了陶湘整整八年的时间,而新大楼仅用了两年,两座大厦并称尖沙咀双子星,成为了标志性建筑,但同时陶湘囤地圈楼的成绩也止步于此。
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来户”,哪怕陶湘入了香港户籍,但是在老一辈香港本土财圈中依旧瞧她不上,还模范她发家的路子,将整个香港的土地房产哄抢一空,提前进入炒房时代。
陶家寄的这封家信来得巧妙,正值陶湘在香港的房地产事业受到桎梏,无法发展成更大的时候。
一晃十年已过,她想,是时候回去了。
至于手头的这么多产业完全可以靠专业经理人团队替她打理,她只需季度查账收租就好。
几日后,处理好所有事宜的陶湘携带通用银行账户内大量流动资金坐上了通往大陆南方的飞机。
此时国内文/革刚刚结束,经济建设百废待兴,交通贸易的航道初打开。
刚落地的陶湘看着眼前破烂泛黄的街道,感觉从发达城市回来的自己像是再一次穿梭了时空隧道,梦回1977。
十月,南方已是初秋,肃杀的夜风夹杂着梧桐落叶撒了一地。
走到火柴厂家属院门口的陶湘无疑是引人注目的,她虽然年纪已过二十九,但因这些年没吃过什么苦头,保养得也好,瞧起来仍是二十出头的鲜嫩模样。
她的衣品自然也是极佳,价格不菲的纯黑风衣勾勒出不盈一握的纤腰,双腿雪白修长,米色行李箱安静搁在脚边,看着像是画报上的模特走下来了一样。
恰逢火柴厂傍晚下工,家属院里不少以前陶家的老乡邻正走在路上,蓝衣黑裤灰扑扑的他们认出了陶湘,不约而同露出惊讶的表情:“这不是陶家的湘湘吗?回来啦?”
在他们眼中,陶湘消失了整整十年。
十年前,下乡当知青的少女忽然拖着病弱的身体回了城,可没待多久又悄然不辞而别。
陶家夫妻说她到香港打拼去了,但他们这些老邻居却不信,香港那么远,一个女孩子如何敢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