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逆施,不过,这样的皇帝能做多久呢?
最终,反抗皇帝的是什么人?从夏商周开始算,有多少皇帝是真的从泥地里爬直来的呢?商汤是夏的诸侯,周文王是商的诸侯……朝代更迭,并不是真正亡在百姓手里,反而多是亡于权臣之手。
所以说,即便皇帝也要讲理,一味不讲理强干,君视臣为草芥,臣视君如仇寇,这样就是帝逼臣反了。不但要讲,还要讲的人心服口服,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随着你的思路做事,而不是皇帝顺着大臣的想法下命令。
明湛没有趁热打铁,就是因为这块铁还不够热。读书人自幼受的是圣人的教导,家里祠堂摆的是先祖的牌位,当然,金殿上一个个位高权重的大臣们自然不会是迂腐之辈,可这件事是明湛提议,凤景乾一个字的口风都没吐露,这个时候,是忠于太子还是等着皇上发话儿?所以,反对的声音就格外大。
第一个回合,明湛要的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赞同,如果他一提议,立时百官拥戴。那么,凤景乾这十几年的皇帝都是白当了。朝臣,有朝臣的顾虑。他们当然想在太子身上投资,这是未来的君上,未来的荣华尊荣都在太子身上呢。可现在的关键是,太子还不是皇帝,他们这样朝秦暮楚,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投了太子的阵营,让皇上怎么想?
天子一怒,倒不必血流漂杵,只要削爵罢官,远远的厌弃了你,这种后果就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的。
不过,公主之事又不同于朝政。
有一部分人,是不必担心会削爵罢官的,那就是驸马的家族。毕竟与皇帝是姻亲,等闲皇帝不看驸马的面子,也要看公主的面子。
而这些人,被明湛说中的心思:他们是十分期待公主诞下子嗣的。
这种想法非常现实,譬如那些递减相袭的爵位,如果有一个身上流着皇家血统的子孙出现,那么这个爵位可能平级承继,再者,公主的儿子是可以赐爵的。
对于任何一个尚主的家族而言,公主诞下嗣子,都是再好不过的事。
这并无关军国政要,故此,驸马的家族是拥戴明湛的提议的。只要他们在朝上表态,那么接下来,他们就要出力,譬如找一找相熟的朋友亲戚,说一说革除旧弊的好处。哪怕这些人不能真正的在朝廷上支持明湛,起码在心底,他们不要反对这件事。
而明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