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平日里出去吃喝的空闲都少的多了。凡主官纷纷令幕僚盘一回自己治下的帐本子,帐上不平的,宁可卖些家私借些外帐也要一应填补上。
任巡抚原是太子的姨丈,如今也随大溜儿下了大狱。眼瞅着太子都大义灭亲了,其他人更无冤可喊。
唯任夫人含泪打发人快马给帝都娘家送信,只盼着父亲弟弟能在太子跟前周旋一二,好歹看在亲戚情份上了。
卫颖嘉收到大姐的信,不免拿给父亲看,老永宁侯摆一摆手,“不中用。新官上任三把火,太子眼看就要登基。这是在清吏治,纵使我这老脸拿出去,太子赏不赏恩典两说。第一叫他为难;第二显着咱们张狂了,本来有脸的也闹的没脸了。”
“那我去给大姐回信。”
老永宁侯拢了拢身上的小毛披风,叹道,“你大姐夫虽有几分才学,胆子最是谨小慎危,又有几分野心。要我说,他这个性子到巡抚任也就到顶了。如今碰到太子南巡,偏又跟咱们家沾了亲,纵使想更进一步,也该拿出本事来,如此太子瞧着亲戚情份,或有进益。偏他这样不醒事,不但不能为太子分忧,反倒有案子将他牵连进去。”
卫颖嘉道,“太子与皇上毕竟不是亲父子。”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老永宁侯低语道,“就是亲儿子,对外戚也忌讳。看在你七姐的面子上,太子只你这一个舅舅,皇上先前让你代了几日九门提督,可见对咱家是有心优容的。不过,太子一日不能登基,我们就要缩着脑袋过日子。纵然太子登基,也得安分着办差。咱家富贵无缺,不趁此为子孙挣下前程,还待何时呢。你心里需有一笔帐才好。”
卫颖嘉忙应了,老永宁侯道,“这信也不必写,更不必着人往江南走动。”
父子俩正说着,外头小厮传信儿道,“御史台李天甫大人前来拜访侯爷。”
老永宁侯皱眉,“哪个李天甫?”
“王大人随太子去了江南,李天甫是右都御史,咱们与他素无来往,倒不知他来做什么?”卫颖嘉也觉稀奇。
“怕不是什么好事,你去瞧瞧吧。有事打发人来跟我说一声。”
老永宁侯人老成精,虑事总有三分准的。不大工夫,卫颖嘉黑着脸回来,声音中带着三分隐怒,“赵家出事了。”
“到底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