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若是哪份邸报有幸能够被保存下来,后世之人都能够看到。
可惜了,这么有建设性的意见没能被采纳。
不过,让胤祯吃惊的还是皇阿玛对曹李两家的优待,太子和直郡王都要把欠钱全部还上,这两家却是被皇阿玛单独提出来,只付账上的三分之一即可,也就是说,大半的欠银都给免了。
皇阿玛这债主做的可真是够大方,拿国库的银子优待臣子,有本事把自己私库里的银子拿出来替人家还上。
在胤祯看来,这就有些公私不分了,户部的银子那是国家的,皇阿玛私库里的银子才是可以随意支用的,而内务府库房里的银子,则是要归于整个皇室,像他们的安家银子就全都是从内务府出的。
既然皇阿玛这么大方,那胤祯也就不客气了。
“有罚就得有奖,儿臣还有个意见,这些个不把皇阿玛的话当回事儿的臣子,要限制花销,一开始就响应皇阿玛的话,砸锅卖铁把银子还上的人,是不是也应该有所奖励,这样也能让剩下的人都知道皇阿玛的心意,让他们尽早的筹措银子,把欠银都还上。”胤祯一本正经的道。
砸锅卖铁还银子的人,康熙没听说,敲锣打鼓,弄了几百箱铜钱的人,他倒是听说了。
尽管那是带头还银子的,但如此张扬浮夸,实在有几分丢人,老十就是个憨的,还不知道这事儿在汉家文人会被说成什么样子呢。
但跟那些得陇望蜀的儿子们比起来,跟欠债不还的臣子们比起来,老十虽然憨了点儿,但是内心赤诚。
这么多儿子里,若是论及对他的孝顺,那老九跟老十肯定是排在前头的,这几年日日抄佛经保佑他长命百岁,按照底下人收集来的讯息,那这份孝心是一点都没掺假的。
康熙看了一眼傻乎乎为别人要好处的十四,想法简单的人,更容易做到兄弟情深,也罢,老九跟老是只比老八小了几岁,出身也更为贵重,都已经大婚了还是光头阿哥,的确有几分不像话。
康熙对自己儿子说大方也大方,说小气也真小气,两个儿子,给爵位还不给一样,老九被封为贝子,老十则是被封为贝勒。
胤祯都不知道九哥会是什么样的心情,皇阿玛给儿子封爵,最低也是贝勒,这还是第一次封贝子。
更何况同样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