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诚惶诚恐地跪下,胤祯也只能随大流,这些京城的日子就是不好过,尤其是过年,因为膝盖和额头太不友好了。
皇阿哥举荐太子,而且是放到眼下这个时候举荐,想交份空白的奏章上去耍小聪明可是不行,胤祯不改初衷,直接投了四哥一票。
反正他得罪了那么多人,支持谁不支持谁,都不重要。
胤祯并非是最小的,十五也已经上朝旁听了,总共十三位阿哥,交上去十!三份奏折。
因为是当场写的,彼此之间也没有商议过,胤祯当时还挺好奇的,大哥和二哥会写谁,四哥会写谁,八哥又会写谁。
四哥从来都没冒过头,若是写了旁人那也不奇怪,但八哥说是写了旁人的名字,那可就滑稽了,若是写自己的名字,那也怪怪的。
康熙让群臣举荐太子,四面八方送过来的奏折早就已经分出来了,一直待了三个月才公布结果,但是让皇阿哥去见太子,却是当场就公布了结果。
废太子、原直郡王、四贝勒。
废太子那一票是四贝勒投的,大阿哥那一票是八贝勒投的,除了四贝勒和八贝勒两个人之外,其余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投给了四贝勒。
“都说八贝勒的人缘好,如今看来朕的四贝勒虽然人缘比不上八贝勒,但兄弟感情更好,这倒是让朕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康熙一开口,说的就是所有人都不愿意听的话,平衡之道玩了几十年,朝臣觉得厌烦,这些皇阿哥们也跟着厌烦。
“朕思来想去,也觉得是个好法子,老四和老八,一个是被兄弟举荐,一个是被群臣举荐,太子之位只有一个,朕不好取舍,那便依着长幼次序来吧,封四贝勒为太子,择日举行册封大典,封八贝勒为廉郡王,既是能够被群臣举荐出来,那朕相信廉郡王的能力,过了正月十五就出海吧,朕相信你在海外也能打出一个大清来。”
四贝勒被封太子,八贝勒被封郡王,而且这是……被流放了。
话说的再好听,海外那也不是大清之地,还不如被发配到盛京去呢。
不光是群臣傻了眼,就连十四这个所谓出主意的人也跟着傻了眼,皇阿玛这是舍不得大哥和二哥,所以先派八哥去探探路?
老爷子不要面子了,群臣举荐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