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就不信了,这些从小读圣贤书长大的官员们,有几个会从一开始就想着贪污受贿的。
这事儿从根子上就不对,胤祯不明白皇阿玛是想收拢人心,还是想抓住把柄控制群臣,所以才会不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而是去纵容犯罪。
他替像杭州巡抚那样的大人觉得不值,越是有原则的人越是要吃大亏,这算哪门子道理。
胤祯也清楚,皇阿玛他是说服不了的,顶多也就是敲敲边鼓,让某些人别那么嚣张。
这事儿他就不指望皇阿玛在位的时候能解决了,还得是指望四哥,看似慈悲的人并非真正有情,瞧着铁面的人也并非是无情。
胤祯的敲打,跟康熙的敲打,那还真不是一个概念的。
重新制定物价,而且直接翻了内务府整整二十年的旧账,也包括废太子的奶公做内务府总管时候的账。
虽然这人已经被皇阿玛处死了,但是账还在呢,更重要的是贪污苛扣、谎报账目的从来也不只是内务府总管一个人。
大总管要罚,小喽啰们自然也不能放过,其实查到底,内务府寻常的小太监和宫女们是压根就捞不到什么油水的。
而且性命比谁都轻贱,命说没就没了,连个追究的都没有,更别说是多拿些银子了。
这回比当年追缴户部欠银时的场面要小一些,不过挖出来的银子可一点儿都不少,从四月到六月,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务府就多了四百九十八万两白银,够四哥南巡十次的了。
胤祯也再一次成为京城的话题人物,这回他连母族都给得罪了,还好额娘没有跟他求情,反而还替他安抚了族里的人,不然他这名声还能再坏上一层。
不过跟上次不同,他没有再被发配到盛京去,也没有被人人嫌恶,毕竟是太子的亲弟弟,在众人心里的牌面是比往日大了点。
还得感谢皇阿玛,不光是中间没有叫停,之后也没为那些人找他的麻烦,不过给八哥的商品到底是被耽搁了功夫,原计划是五月份就送到港口去了,而事实上却迟了整整一个月。
为此八哥还跟他讨价还价,把欠账的利息也降低了四分之一。
本来是没利息这事儿的,廉郡王在信上没提,康熙也没想过,甚至连四爷都没能想起这茬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