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祯在这些事情上,向来是四哥怎么说,他就怎么做,这回也不例外,甭管四哥是为什么改了主意,反正也不过是换条路走,目的地和初衷都还是一样的。
“粘杆处查的怎么样了,如果这事儿真的是人为而非意外,那倒是正好可以从这件事情上入手,也免得转变过于突兀,引人怀疑。”胤祯提议道。
四爷不怕引人怀疑,除非有像他和十四弟同样经历的人,否则又怎么会猜想到他有这么大转变的原因,就算是猜想到了,那也没什么。
他不过是停下来歇一歇,暂时不想再去做‘坏人’,也不去做像老八那样的好人。
四爷没有借弘时受伤这件事情做理由,只不过是向皇阿玛上了道折子,带着一家人去了庄子上,养伤、种地、教子。
现成的理由,四哥没有用,胤祯却是用了,他就是从这件事情上入手,借此改变自己态度的。
不同的是,四哥要改变的是自己对于朝政的态度,他改变的则是对几个儿子的态度。
弘春是‘他’曾经最喜爱和倚重的长子,甚至一应的待遇较之嫡子,也只好不差。
嫡庶不分,本就是乱家的根源,他早就有想法给府里头立立规矩了。
‘他’原来之所以不顾规矩,也让府里的人坏了规矩,就是因为处处讲情。
如今倒是不必了,无论是对福晋,还是两位侧福晋,他都只有记忆,并无感情,就算是对九个孩子也是如此,出于责任,他必然会当好这个阿玛,但在还没有培养出多少感情来的情况下,这些个孩子在他心里边儿都是一样的。
所以完全不必把十四贝子府当成一个家来看,本来他心目中的家,也没有这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倒不如将其当做一个衙门,一个部门,或是一个小的作坊。
如此就简单直接多了。
福晋跟两位侧福晋,各有各的职责和权利,谁也不必逾越,谁也不要坏了规矩。
九个孩子稍稍要复杂那么一些,首先地位上肯定不能是平等的,嫡出的,那肯定要优于庶出的,一切的待遇都按照礼法来,简单些,才不至于兄弟反目成仇。
他要扮演的角色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公正严明的法官,按照律法和礼法行事,绝不偏袒任何一方,一个是教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