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查前前后后竟然进行了七日,期间倒是找出了不少藏匿于民间的逃犯和余孽,然而端王赵晴依旧下落不明。
十四日后,诏京与柳泉城都又分别落了一场大雪。河道里的冰越结越厚。紫宸宫里为端王赵晴办了一场衣冠葬礼。然后,经过赵暻的首肯,皇后唐曼华将小世子赵戎泽过继到了自己的名下,依旧世袭了端王的封号。
不知不觉中,这波涛壮阔的一年,又接近了尾声。
第152章 元平初年
按照大宁代代传承的规矩,新皇登基,从新的一年开始就要改元。赵暻将自己的年号定为“元平”,取“一元复始,天下太平”之美意。
然而若是想要长治久安,光改个吉祥的年号显然是不够的。
时近岁末,赵暻便陆续传召几位朝中重臣进入延英殿,听取他们对于治国治世的看法。尚书令唐权与黄门侍郎唐瑞郎父子,自然也在即将被传召的名单中。
延英召对之前的那天夜里,陆幽与唐瑞郎相约在药园幽会。
陆幽早已打听出几名朝臣即将发表的策对,此刻全都告诉给了唐瑞郎,又追问瑞郎有什么想法。
唐瑞郎自然早有准备,此刻便从怀里抽出一份誊写好的文本,颇为得意地朝着陆幽宣讲起来。
他所提出的第一条,便是加强科举选拔、任用贤士。
众所周知,大宁朝虽有科举且每年录取人数不菲,但是通过科举选出的进士,却几乎没有可能担任五品以上的要职。
高官厚爵,依旧把持在一群贵族门阀的掌握之中,代代沿袭。久而久之,则朝中强者负乘致寇、贪墨成风;而弱者凤泊鸾飘、怀才不遇。
门阀盛,则皇权空;礼法灭,则腐败生;民心失,则兵戎现……
因此,天子唯有养士,才能有效分化贵族门阀势力,进而革除腐败、归统兵权、重振民生。
此后又有数条,关于税法、徭役,乃至刑法与羁旅守备,洋洋洒洒数千言。
唐瑞郎一口气读完了,仿佛过瘾,又抬起头来等待陆幽的评判。
陆幽一手将油灯挑亮了,缓缓问道:“你当真要把这封策论读给赵暻听?”
唐瑞郎不置可否,只问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