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赵澄。乃是先帝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就是当朝景徽帝赵暻的皇叔。如此德高望重的一个人,居然也被御史台出面弹劾了。
第154章 悬崖勒马
御史台弹劾的理由是:赵澄涉嫌授意手下人私自买卖度牒。
按照大宁的律例,但凡道士僧人领取了度牒之后,不仅可以免除徭役、赋税,还能按月领取一定的月钱。寺观名下有田产房舍,更享受着富贾贵胄施舍的钱财。本应清苦的日子过得竟比寻常人家还要舒适。
因此,不少好吃懒做之辈便捐钱获得度牒,混入寺观之中。更有甚者,以花钱买来的空度牒填充出根本就并不存在的“假寺”,并以此来骗取田产。
根据御史台的弹劾文书,赵澄手下人总共私贩度牒百余人。景徽帝很快就做出了批复:将皇叔打入禁苑诏狱,待核实之后再做处置。
消息一出,朝野震惊。以往一直保持着缄默的不少朝臣,纷纷上书为皇叔讨保。
也有人说,一张度牒卖做十贯铜钱。一百份度牒就值一千贯铜钱,折合白银千两或者黄金百两。赵澄贵为宗室贵胄,光是过去一年中受到惠明帝的赏赐,单说黄金便有五百斤。况且这贩卖度牒的钱,能有多少进贡给了他还不一定。
又有人私底下说,其实赵澄压根就不知道这私贩度牒的事。御史台只不过是随便找了一个由头,要将赵澄拉下马而已。
至于御史台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人说,赵澄同情并且维护着废太子的余党,暗中施以金援、提供庇护所。这才是他真正被弹劾告讦的原因。
就连唐瑞郎也早已看穿了这一切。
“御史台只是傀儡,真正站在它背后的是江启光和赵暻。赵暻憋了这么久,终于等不及想要做他一直想做的事了。”
赵暻,这位才刚登基不久的景徽皇帝,已然抖落身为太子时的一团和气,露出了犀利的爪牙——这在陆幽的意料之中,却又快得有些出乎意料。
众臣的上书,毕竟还是没能让赵暻收回成命。而当赵澄被押送往禁苑诏狱的同时,一些来自大宁各州府的“异样声音”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开始飘进了诏京城中。
京城御史台遣出的巡按御史们,不停地游走于各州各县。他们大肆搜罗种种切实、甚或不切实际的消息,曲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