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楼主这才恍惚想起来对这句诗的似曾相识不是出自某篇文,而是来自于高中时代题海战术所留下的阴影。
可是就像大家认为高考前老师说的那句“考完一科扔一科”有魔咒一样,楼主也是毕业多年很多知识点早在出考场的那一瞬间就被自己扔掉了,所以当时看着那些诗也没想太多,但是自己记不起来不应该是作者骗人的理由,她仔细统计了里面至少有10部小说把这句诗据为己有。
楼主发的是树洞不是挂贴,发完之后也只是想吐槽一下自己天真,作者说什么就相信什么,但是有一些读者真的就是把作者当做朱砂痣之后不会去怀疑作者,希望日后作者们写文的时候走点心吧,不要再这样欺骗读者了。
当然,她这树洞被一群人嘲讽了:你自己看文不去查自己了怪谁呢?作者说什么就是什么吗?你可以去反驳作者啊,在这里发树洞有什么意思呢等等。
还有一些人后知后觉:我去,这句诗不是我XX大大写的吗?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古人写的了?
于是围观群众发现……还真的有这类盲目相信作者的人。
这倒是让BS出现了不少有关这件事的讨论:有关作者利用诗句骗人,有关读者那么天真被骗了也怪不了谁等等,当然,每一个帖子都盖不起楼,到了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因为这种事情在现在的作者圈里实在是太常见了,不说别人,就是来跟帖的人里面有不少人就是这么做的,也有不少人是对作者的话信以为真的读者,但是他们拒绝相信自己蠢。
所以这个时候,唯一能做的便只有歪楼了,抛开另外开的讨论帖不谈,这个帖子在没到100楼的时候就被大家有意地转了话题。
于是被楼主夸得天花乱坠的《初妆》很快就进入了大家的视线,一群人表示不相信一个新人还能写出多,也不信他能把融梗借鉴玩出新花样,他们涌进了《初妆》文下,发现这篇文作为一个新人的第一篇小说成绩好到令人发指:收藏过五百不说,话题楼盖了十几个,评论区活跃得让人眼红。
当然,很多人沾沾自喜:这底下可不是清一色的喜欢,他们看到了不少挑刺的呢,而且这挑刺的评论从一两天前就盖起来了,作者还没有去回复,不知道现在在晋江里面不回复读者的评论很容易流失读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