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生物神经环路和细胞机制分析的两篇论文,林钧关注过,其中一篇还被科学研究收录了进去,几天前刚发布出来。
“做的挺不错的,今年参加高考?”
容溪点头,“是的,刚结束自主招生考过来的。”
复试结束之后还有一轮面试,表现好给的加分还挺多,最高的可以到二十分。
面试由教授进行,考前走关系的情况挺常见的。
容溪看过A大过去几年的招生情况,80%都是有加分条件才顺利进入的,完全以高考成绩进去的只占少部分。
加分条件有很多,不过他过来的时间晚了,基本全部错过,容溪求稳,现在就是想争取这次的面试加分。
那两篇论文内容有亮点,但不至于到让人刮目相看的地步,主要是后面自己展开的课题。
容溪从包里拿了一份资料,“还有一份生物神经因子的应用分析,可用于神经治愈药物。”
“药物作用靶点和生物标记已经选择,包括后面的先导化合物……”
“不过这些都是猜想,还需要通过实验的准确数据进行验证。”
来之前的实验进度其实已经到上市那一步了,只是他现在的条件不允许他将需要大量数据实验支持的那部分交上去,文章里只写了临床研究之前的所有分析,以及对后续部分进行的猜想和展望。